国际碳交易升温 中国面对气候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09:48 中国经营报

  11月7日,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能厂王厂长一进办公室就点开碳交易价格的网站,这位重钢集团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负责人现在对于碳交易价格的变动了如指掌。她说:“我现在就像关注股票一样,关注碳交易的价格,碳交易的行情直接关系着我们企业能够受益多少。”

  从10月19日开始,一场“碳风暴”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刮起。导致这场“碳风暴”的是由15家英国碳基金公司和服务机构组成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求购二氧化碳废气的英国气候经济代表团。这些手握数十亿美元采购二氧化碳减排权的国际买家,所到之处均引起了众多中国工业企业的关注。

  庞大的市场

  英国贸易部气候变化项目办公室经理乔纳森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英国公司在全球碳交易中的资金投入占到了15%,是仅次于日本的CDM服务商和购买者。”他说:“英国目前在CDM项目中投入的资金超过30亿美元,预计这些资金中有30%~50%将会流入中国。”世界银行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有潜力占有全球CDM市场供应量的一半,年市场价值在20亿到80亿美元之间。参与过多个CDM项目设计的专家周谷涵也指出:“《京都议定书》生效至今,不仅是英国,120多个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都试图在中国购买减排量,一场气候经济下的争夺战正在全面展开。”

  而这个庞大的市场正是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后产生的。按照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5种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然而发达国家单靠自身挖掘减排能力上很难满足《京都议定书》所设定的目标,因此,《京都议定书》同时在第12条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从而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义务。

  由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量来履行减排义务,看上去毫无用处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每年上百亿美元的“碳交易市场”。而这种按照《京都议定书》来形成的市场运作机制一般被称为清洁发展机制(CDM),而成交的每一个项目则是通常所说的CDM项目。

  周谷涵分析说,由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从其他国家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比花费大量资金改进工业技术减排合算得多。因此,发达国家更愿意把资金和技术投入到发展中国家,从而间接获得排放配额。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的时候,发达国家及直接参与交易的碳交易商也会从交易中受益。这种交易的达成显然是一种双赢。

  中国机会

  目前全球已经注册了300多个CDM项目,预计每年将减排9000多万吨二氧化碳,中国所注册的项目减排量达到了总量的40%。而且,中国政府也十分注重CDM项目,国家发改委从2005年就从政策等方面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进行CDM项目,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了120多个项目。因此,有专家指出,清洁发展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中国发展机制。

  乔纳森表示:“除了英国以外,其他参与发达国家也看好中国市场,目前全球有70多家公司参与碳交易,这些公司中包括了附加服务,法律服务的公司,直接的公司有25家,其中日本的CDM服务商和购买者占全球第一,英国占第二。”僧多粥少,今年3月,浙江巨化获准向日本JMD温室气体减排株式会社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期7年。但短短半年之后,该项目再经公告,却易主为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

  乔纳森说:“现在从国际市场来看,对于碳项目的需求大于资金的需求,现在大家都在寻求真正减排、风险比较小的项目。”

  当然,面对虎视眈眈的各国买家,对于中国工业生产企业来说,CDM项目的层层推进正在给企业带来实惠。

  据专家分析,以川威集团正打算上一个高炉煤气发电的装置为例,企业投资约人民币1亿元,由于是用于节能生产的设备,虽然可以获得国家拨款和银行贷款,但是和荷兰一家企业进行CDM合作以后,就能节省总费用的15%。

  价格玄机

  “我们准备接下来要跟英国公司重新修订合同,我们原来的合同定的价格太低了。”重钢股份热能厂王厂长有些后悔地说:“碳交易的价格一直都在涨,我们希望今后按照浮动的价格来进行交易。”

  记者了解到,重钢是在2005年年底与英国益可公司签订了协议,目前项目已经报到了国家发改委,尽管很多企业都在排队等候批示,但是重钢的项目很有可能在最近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而重钢去年与益可签订的协议是10美元一吨,到2012年的六年时间里,项目计划是每年按照39万吨设计。但是,由于碳交易价格的上升,重钢希望通过修改协议获得更高的收益。而且,让重钢敢于提出更高要求的原因在于此次来渝的其他英国企业也瞄准了重钢,正积极与重钢进行谈判。

  记者在与英国公司接触中,鲜有人愿意提及具体购买价格,但是这些企业都普遍认为,今后的价格肯定是一个上涨的势头。CAMCO公司高级业务开发经理王晓渤表示:“如果美国加入了《京都议定书》,将会进一步刺激碳交易的价格上涨。”

  乔纳森也表示,目前英国工业企业在减排方面成本非常高,估计一吨至少都要花费20~30欧元,而通过在中国购买价格只有7~10欧元,这样的价格对于英国企业来说显然很划算。而有关专家更是认为,发达国家减排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高达100美元。当然不管是100美元还是30欧元,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谈判中掌握主动,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相关报道:如何获得CDM项目?

  川威集团科技处处长赵斌曾经全程参与了CDM项目的合作,对于国内工业生产企业如何更顺利获得CDM项目的合作颇有心得,他指出,最好和中介机构和节能企业合作,因为对方比较专业,CDM项目的前期技术培训时间很长。培训完后动用技术力量进行参与,川威的项目就是和

清华大学从事
能源
研究的博士专家共同完成的。

  川威集团是四川第一个谈成CDM项目的企业,和它合作的是荷兰的一家工业生产企业,据赵斌介绍,CDM项目合作过程相当复杂:首先由中方企业编制减排项目计划说明书,然后上报国家发改委进行审核,再上报联合国进行15天的公示,没什么反对意见后向联合国组织进行注册,通过第三方审核,为期两个月,期间寻找买方,川威的项目是荷兰一家企业愿意以8.3欧元/吨的价格进行购买,然后双方正式签订合同,再通过DOE系统对于建成后的项目进行检测,为期3个月到1年不等,如果达标,荷兰方向川威支付费用,如果不达标,要对设备重新进行调整,再反复进行检测。“如果在中介机构和节能公司的配合下,一切进展顺利,从项目开始接洽到资金完全到位,起码要几年时间。

  “另外,要想获得外方支付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赵斌说。首先是编制项目计划书,企业要花比一般科研计划更多的经费,其次是人员培训环节,也是很大的投入,从成本考虑,对于国际买方来说,喜欢购买减排量大的CDM计划,国内目前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企业很难符合标准,而且在项目前期投入的时候,必须要自己解决所有经费问题,对于融资渠道不畅通的企业再次受限。

  除此之外,参与过多个CDM项目设计的专家周谷涵告诉记者,CDM项目持续的周期过长,也是制约它在中国推广滞后的重要原因。当初在和香港一家中介机构合作

意大利的一个CDM项目的时候,仅仅培训周期就长达1年,整个计划完全执行需要8年时间,而按照中国工业现在的发展速度,可能5年后也要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企业可能很难获取国外投资的全部经费。

  而且从国内开发到国际批准注册CDM项目,前期所需要的费用,平均下来也接近100万元,这笔费用也并不是小数目,一定程度上将一些能耗高的中小型企业排除在外面。另外,在操作中,国外公司也比较注重大型企业,甚至出现像浙江巨化这种国外企业争相签订协议的情况,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却备受冷落。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高级项目经理郑静说:“好的项目难找啊,我们希望跟比较大型的企业合作,每年产生10万吨以上的企业合作。” 徐雅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