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睴:融资新政经历落地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 12:47 人民政协报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史上,2005年可以称为标志性的一年。“非公经济36条”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资金支持:“改革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扩大专项资金的规模,依法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将鼓励银行提高贷款比重,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以拓宽融资渠道,改进金融服务,努力缓解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国家甚至明确提出了要成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对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在政策上给予了落实。因此,在大部分企业家眼里,这个文件更是一个“融资新政”。

  但也有人显得颇为冷静,“政策支持是好事,但毕竟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年年谈,年年难。“融资新政”正在经历落地考验。

  对此,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派驻国家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朱元睴。这位曾经担任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现任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监事会主席的金融家坦言,这个问题也长期困扰着金融界。虽然“36条”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是,在观念没有更新,体制没有改变之前,产生的效力有限。各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彻底摒弃国有企业是“自己的事”,中小企业是“别人的事”的想法,把振兴中小企业和农业作为一项战略,认真地付诸实施。

  记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个问题讨论多年有何突破?

  朱元睴: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很多,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融通问题,这与其社会贡献度极不匹配。

  除了中小企业存在的自身缺陷这个内在原因外,社会中介机构不健全,各商业银行争相为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服务,却不敢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体制性缺陷,以及多数中小企业更难以高攀的资本市场,这些都造成了大多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无门,只能依赖法律制度很不健全的民间融资。

  "非公经济36条"颁布后,银监会在去年制定并颁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在政策上铺平了道路,成为银行业在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的操作准绳。在《意见》中,银监会提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应引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六项机制":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在这"六项机制"的指引框架下,各银行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活动有声有色。

  几乎每家商业银行都越来越认识到中小企业业务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已有多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立了专业化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着探索和尝试,再加上政策激励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而不少实例表明,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企业服务上不仅能够赢利,而且同时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困境,真正与客户实现了"双赢"。

  记者:除以上具体措施外,阻碍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政策性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尤其是在国家重视的"三农"领域,农业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为特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行长,您怎么看?

  朱元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和农业贷款难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融资难度比较大,而且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中小企业和农业的整个生存环境都不理想。近年来,各银行机构提供的农业贷款有所增长,但在大部分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认为农业融资成本高、管理难、风险大、赢利少,金融机构应该远离农业的观念依然存在。

  其实,各级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可发挥的政策空间是很大的。金融行业风险很高,必须严格监管,但是不应该歧视中小企业融资和农业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信贷供给,以及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门槛"不应高于其它企业和行业。

  记者:您认为今后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服务趋势是什么?

  朱元睴:银监会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贷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积极跟进。除了去年出台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今年6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征求意见稿)》,强调小企业融资"六项机制";8月召开中小企业金融工作会议;9月又携62家中外资银行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并在近日成立了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银监会正在制定符合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的监管框架和制度,正在激励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政策也将出台。小企业贷款分类方法、风险权重和损失拨备比例等办法也在讨论中。在银监会一系列的大力推动之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动小企业贷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2.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12亿元。

  虽然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是,由于资金面的总体宽松和大型企业授信业务竞争愈演愈烈,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各家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小企业贷款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都纷纷加大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力度,有些商业银行还成立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部门,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并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因此,中小企业贷款有望出现高速增长。

  记者: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应视同于贷款难,民企融资更应开辟多元化渠道。政府各部门、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及民企自身在这一问题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朱元睴: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方位协同努力,综合治理。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制度创新,进一步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体系及信用担保机制,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并且从立法、税收、投资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政府应该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重点支持那些通过正常渠道不能获得融资、又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此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积极发展二板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多种交易品种。

  "非公经济36条"的公布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在观念没有更新,体制没有改变之前,产生的效力有限。各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彻底摒弃国有企业是"自己的事",中小企业是"别人的事"的想法,把振兴中小企业和农业作为一项战略,认真地付诸实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