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牌:从“评”向“育”过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9:10 国际商报

  在线国际商报讯 从现在起到2010年间,将有17个行业的500个产品进入“十一五”期间中国名牌产品重点培育指导行列,中国名牌推进战略的重点将从评选向培育阶段过渡。这是记者从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11月8日在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中国名推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指导目录》包含了17个行业的500个产品,目录的制定以我国当前工业结构、产品特色和产业优势为依据。其中,机械行业有超过100类产品进入目录,轻工家电、食品、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建筑材料、钢铁等“十一五”规划中的工业支柱产业各有30类以上产品将获得重点培育,另外还有船舶、有色、农资、环保、医疗器械、体育用品、安防、烟草和林业等行业的产品入选。《指导目录》对各行业的产品分年度提出了培育规划,据悉,“十一五”后4年的中国名牌评价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参照《指导目录》培育的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惠博阳指出,从10年前《质量振兴纲要》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以来,中国的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实质成绩,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认可,但是中国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仍有待加强。有鉴于此,《指导目录》被寄予了厚望,其目的是引导大家不仅重视评选而且重视品牌培育,并在相关领域指导各地方、各行业,特别是广大企业加大品牌战略实施力度,强化品牌培育工作。

  惠博阳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将继续进行,在此期间将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十一五”发展规划,构建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的框架,而这个框架的第一要务就是指导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

  《指导目录》充分反映了“十一五”名牌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培育一批核心技术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着眼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培育一批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的先进制造业产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培育一批对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较大影响的产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重点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产品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着眼于提高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出口量大的产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重点培育一批提高人民
生活质量
,有效引导消费的产品,同时重点培育一批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记者 王静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