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推动“走出去”纵深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9:00 国际商报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是商务部2006年启动的一项重点工作。商务部领导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建成若干有影响、效益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省市率先探索。商务部拟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展资金扶持。2006年,商务部正式启动了扶助对象的申报和评标。同时,政府还将出面,根据投资环境、市场容量及贸易安排等,选定一些设区国家,与东道国(地)政府商谈,努力为企业争取当地优惠政策。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经营模式由企业首创。最初,中国企业在境外建设只供本企业使用的生产和贸易基地,如海尔美国工业园、巴基斯坦工业园等。后来,企业在境外建造的园区向制造、物流、贸易多功能、综合性园区发展,所建造园区也不再局限于仅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而是要成规模地吸引从事制造、贸易活动的二级

开发商进驻入园。2006年,杭州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在泰国罗勇府联合建设的“罗勇中国工业园”一期工程已正式宣布启动招商;此外,多家中国企业已启动在俄罗斯、尼日利亚和某些东亚、东欧、南美国家的综合性投资贸易合作区建设规划。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将从多个方面推进我国“走出去”战略,对国家综合经济利益产生积极影响。首先,中国“走出去”企业之间得以就业务功能形成合理分工。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发挥资金实力、管理组织、服务功能方面的优势,中小型企业则得以找到开展境外制造和经营活动的平台。其次,东道国欢迎和重视,中方也相对容易争取到政策优惠。原因在于成规模的中资企业投资对东道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效应非常明显。此外,经贸合作区将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同类产品企业在园区集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同时上下游产业链中方企业也得以寻找和利用商机,乃至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还有,境外经贸合作区体现了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选择要素成本低、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就近生产或销售产品,我国企业既规避了贸易摩擦、增强了比较优势,也促进了不发达国家工业化。

  当前,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还处在初步兴起阶段。我们对它的未来发展和重要作用寄予厚望。我们认为,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投资建园的中国企业来看,应认真分析当今全球市场格局,尽可能选择国际市场辐射范围广、要素价格质量符合一定要求的国家(地区)投资建园;园区建设前,可结合本企业既定优势和园区所辐射的国际市场特征,就园区未来产业方向和商务功能做出具体定位。建园企业还应与境内境外政府加强沟通联络,尽可能为本企业和入园企业争取相对优惠的政策。

  国内很多类企业都可以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寻找发展机会。各类制造企业应结合本企业过去的出口市场范围、本企业产品特性,密切关注中国境外经贸园区建设取得的进展和设园企业的招商活动,尽早实现“走出去”。随着中国境外经贸园区建设进展到一定阶段,中国物流、会展、餐饮、娱乐、金融等服务类企业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进来,通过进驻入园、依托园区设立分支等形式,开拓国际业务。

  同时,政府和商会应注意加强信息引导、政策指导,提醒和防范企业行动盲目。

徐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