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能源补贴世界 马凯再驳能源威胁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2:54 第一财经日报

  宋蕾

  反驳“中国能源威胁论”将更关注中国的间接能源出口量。11月初,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经济日报》上撰文再驳“中国能源威胁论”。

  马凯称,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承接了许多高耗能加工制造环节,在大量“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中国也减轻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能源供给压力。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中国能源消耗量受到关注,而中国能源的输出量,尤其是间接输出被忽视,没有看到中国由于产业分工承担了高能耗产业的生产,而给全球经济带来的益处。

  目前中国高耗能产品出口数量仍然较大,间接向世界出口了大量

能源。根据发改委最新测算的数据,如有“电老虎”之称的电解铝行业一项,生产1吨电解铝需消耗电1.5万度,2003年中国电解铝出口104万吨,2004年为141万吨,2005年虽有所下降,出口仍达到114万吨,这相当于分别向世界出口了156亿、212亿和171亿度电。

  除此之外,每年中国还有大量的能源直接出口,2005年,向国际市场净出口了4551万吨煤炭和1276万吨焦炭,其中焦炭出口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左右。

  “以煤为主”

  能源格局不会改变

  马凯在撰文中还指出了未来的能源政策,将以国内供给为主。针对中国的能源需求,领导层对于国内能源供给有充分把握。马凯表示,今后将继续按照立足国内、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快能源工业发展,增强国内能源供给能力。

  在供给品种上,马凯分析了“三大品种”:煤炭资源丰富,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其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其次石油开采潜力很大;天然气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也有长期释放潜力。

  2020年人均石油进口量

  不超过0.2吨

  在立足国内能源供给状况下,剩余的能源缺口将适度进口石油和天然气。马凯说,从国际市场进口一部分石油资源作为我国能源的必要补充,不会因此给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他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石油消费会不会增长,而在于世界石油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测算,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比2005年增加13.4亿吨,达到52亿吨,而同期石油供给能力增加14.8亿吨,达到53.8亿吨,世界石油市场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不会改变。

  根据发改委的测算,到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若全部通过进口来弥补,届时中国的人均石油进口量也不会超过0.2吨,仍低于目前世界人均石油进口0.4吨的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马凯说,“中国石油进口虽然有所增长,但由于进口的总量和人均量依然相对较少,且进口规模的增加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际市场完全有能力消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