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矿 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11:12 人民网-市场报

  李茂林

  ●2005年12月,宁夏自勘、自采、自选、自炼的第一块铜板在中卫崾岘子铜银矿区诞生。

  ●2006年4月,宁夏地矿局在彭阳县2300米以下发现了含油层,6月22日试油成功,从此结束了固原无石油资源的历史。

  ●2006年6月,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下流水村掘出两口清甜的深水井,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总理井”。

  ●2006年10月,宁夏在炭山煤矿东侧20平方千米范围内勘查到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的煤炭资源。

  ……

  今天,一支正在创造地质矿产经济奇迹,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队伍正活跃在宁夏大地——

  “截至今年9月底,全局实现对外收入33716.91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81亿元增加了557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3.86%,生产增加值完成4795.98万元。”在今年10月举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局党委书记、局长杨万仁总结上述成绩后深情对参加会议的职工说:“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是经过各个单位千辛万苦的努力得来的。”

  的确,一个长期巨额亏损的事业单位,仅仅用了1年时间就扭亏为盈,为国家创造了数以千万计的财富,将职工年人均收入迅速提升到了2万元。杨万仁的一句“千辛万苦的努力”似乎将近几年来宁夏地矿局所属的能吃苦、能忍耐、能战斗的地质勘查队伍和广大职工在逆境中奋起的历程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他们转战西北大地,踏遍宁夏山川,头顶蓝天,脚踩荒原,战风沙,斗严寒,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宁夏的地矿事业,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那么,是什么给了这支队伍如此大的力量源泉呢?

  宁夏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捷报频传,中卫发现铜矿,彭阳开采出油田,中部干旱带找到新的水源。宁夏地矿事业通过几十年发展,经过一些坎坷后,迎来了春天,面临着新机遇。

  近年来宁夏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捷报频传,中卫发现铜矿,彭阳开采出油田,中部干旱带找到新的水源。在详细听取宁夏地矿局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后,自治区政协主席任启兴说,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宁夏地矿事业经过几十年发展,有过一些坎坷,现在迎来了春天,面临着新机遇,要走好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的路子,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为主,在煤、水、油、铜和非金属勘查开发方面有所突破。

  勘查地下水资源——

  喊叫水乡掘出“总理井”

  今年6月,宁夏地矿局在中宁县喊叫水乡下流水村掘出两口清流汩汩的深水井,两口井日出水量近500方,可解决3000人的饮水问题。由于深井是落实温家宝总理有关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总理井”。

  2006年“五一”长假期间,温家宝总理得知宁夏中部干旱带将近600天无有效降雨的消息后,立即到宁夏中部干旱带视察,要求水利工程、打井等多项措施并举,从根本上先行解决这里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宁夏中部干旱带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地质结构密实,地层多为苦咸水,在这里寻找适宜饮用的淡水一直是专业技术部门难以突破的“珠穆朗玛峰”。宁夏地矿局组织精干施工队伍及先进勘查设备,实施风险探采作业,5月中下旬在苦咸水广泛分布的中宁县喊叫水乡下流水村地下250多米的地方,先后掘出日出水量330方、158方的深井。

  宁夏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杨万仁介绍,这些深井只是宁夏地矿局近年来在宁夏南部山区勘测查找水源所取得的诸多成绩的一小部分。近年来,共投入勘探进尺3万米,在苦咸和严重缺水区找到了十分珍贵的人畜用水源。

  倾斜地勘主业——

  崾岘子诞生宁夏第一铜

  2005年12月,宁夏自勘、自采、自选、自炼的第一块铜板在中卫崾岘子铜银矿区诞生,宁夏从此结束了没有常用有色金属原矿开发的历史。

  该矿区位于卫宁盆地中卫市常乐镇,面积约30平方公里。矿带长2.2公里,圈定铜银矿体7个,达到中型银矿、小型铜矿的规模。控制的铜金属资源量0.7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近3亿元。

  杨万仁局长说,早在2004年,宁夏地矿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立足宁夏作贡献、走出宁夏做地勘、依托地勘求发展”的方针,并在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上予以倾斜扶持。

  今天,宁夏矿产资源家底已经摸清,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地有47处,大型矿床7处,其中石膏累计探明储量25.43亿吨,预测资源总量达到404亿吨,列全国第六位。为此,宁夏地矿局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将2006年主攻矿种定为:煤、铜、铁、金、银、锗、镓、铀以及硅石、石膏、高岭土。杨万仁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力争在地质找矿上再有新的重大突破。

  苦战百余天——

  再添8000万吨煤炭资源

  经过2006年上半年百余天的苦战,宁夏地矿局终于在炭山煤矿东侧20平方千米范围内勘查到储量在8000万吨以上的煤炭资源,这一发现不仅对于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促进宁夏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杨万仁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去年12月就召开了宁夏资源管理会议,并安排了1000万元贴息贷款资金专门用于煤炭地质勘查,掀开了宁夏地矿局煤炭资源勘探的序幕。几个月以来,600余名地质工作者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截至目前为止,已在炭山乡实施二维

地震勘探35千米,钻孔总进尺达到3556.23米,见煤深度达170.3米至464.1米,可采煤层最多见到7层,最大煤层厚度4.18米。

  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之一,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区和宁东地区,探明储量达到314亿多吨;煤层气是宁夏最重要的远景能源矿产,初步调查表明,煤层气资源总量达到6400亿立方米以上。

  地矿局在彭阳冯庄、孟塬地区布设了两口综合勘探井,当勘探井进尺到1000米处时,发现了厚度达3米的含煤层。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得知此事后批示:“……因为拟在彭阳建立六盘山电厂,对煤炭需求量很大。所以,对彭阳煤炭资源的勘查工作请进一步加大力度……”

  贫矿区里“柳暗花明”——

  彭阳发现了石油

  今年6月7日,彭阳发现石油储量相当可观的消息传出,一时间宁夏山川为之欢呼。香港凤凰卫视播发了此消息,当时正在上海浦东管理学院学习的宁夏45名副厅级干部为之击掌庆贺。今年4月28日,宁夏地矿局在彭阳县冯庄、孟塬地区2300米以下就发现了含油层,含油层厚度分别为3米、5米、8米,含油区域大约为300平方公里至400平方公里,预计日产油量20吨以上。这一发现结束了固原无石油资源的历史,将带来10亿元的年产值,这个产值相当于固原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两倍。

  杨万仁说,在全国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吃紧的形势下,宁夏地矿局从去年3月中旬开始,组织了局属各地勘单位和局业务部门的地质专家,对宁夏南部及西部地区进行了专项煤矿资源潜力的野外调查工作。今年4月,宁夏地矿局勘探人员在向彭阳县进军时,对这个被中国石油长庆分公司多次勘查无果的地区没有抱多大的希望。然而,正是这个被定性为贫矿区的地方,却给宁夏地矿局综合勘探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当勘探人员在这一地区发现煤层后,他们想更进一步了解煤层下面还有什么资源,没料到在4月28日这一天,勘探井进尺到2300米以下时发现了含油层。自治区主席马启智为此高兴地说:“彭阳发现石油是这一月我最高兴的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说:“地矿局原来是个困难较多的单位,一年多的变化说明,只要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自身正,作风硬,敢抓敢管,敢闯敢干,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落后的单位也能改变面貌。”

  2005年,地矿局实现总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7.6%。对外经营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22%,完成计划任务的107.2%;职工年人均收入1.88万元,同比增长13.25%;实现利润和上缴1256万元。

  然而,谁又能想象得到,仅仅在此一年多前的2003年,地矿局还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整个单位面临着重重困难。集中表现为:一是债务负担重,自我发展能力差。截至2003年底,全局资产总额为3.98亿元(其中净资产1.31亿元),全局负债总额3.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就达1.13亿元),负债率67.09%。二是队伍老化,设备陈旧。地矿局是全区最大的事业单位之一,离退休职工2993人。现有设备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添置的。三是人才短缺制约地勘经济发展。

  正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2003年,杨万仁就任处于低谷中的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他上任后,面对矿产资源“找米下锅”的严峻形势,立即在全局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结构调整与机制创新,同时注重周边省区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以做大地质勘查业、做强工程勘察与基础施工业、做优做好多种经营业为重点。他实施了事企分离、划小核算单位、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职工参股与风险抵押、责任承包经济责任制等改革措施。他断掉了“要”和“靠”的念头,建立起了全局同一起跑线,激活了内部机制,吸引了外部资金。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地矿局所属的勘查院、核勘院、矿调所、矿业公司等地勘单位的地堪主业强劲优势显现,实现了当年起步、当年飞跃,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全面开花。

  抓管理促改革——

  地勘经济实现大发展

  杨万仁上任后,以提高全局职工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深化改革,强化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化经营的理念,以做大地质勘查业、做强工程勘察与基础施工业、做优做好多种经营业为重点。

  按照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地勘单位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上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全局的物业管理和离退休队伍管理进行了统筹规划;对生产经营状况不佳的单位实行了停产、重组、分体运行、租赁等经营机制上的调整;对优良资产确认核实后授权给各单位经营者负责经营;采取国有控股、职工参股的方式,对有一定条件的企业等进行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造。同时,采取“三三制”投入方式,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担子,责任到人。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到位,从而为地勘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2006年1月,地矿局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制的决定》和《关于完善“三三制”投资机制的决定》两个关键性文件,为全局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上的更有力保障。

  强化理念拓市场——

  多种经营快速增长

  近年来,地矿局建筑业及多种经营产业,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和地域,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行业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仅在2005年,全局基础施工业完成20986万元,多种经营业完成产值12054万元。

  近年来,该局积极推进企业升级和调整经营策略、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工程勘察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面对石油钻探价格大幅度下降,竞争日益加强的情况下,通过加大经营工作力度,转换经营机制,在前景看好的煤炭勘查市场大力发展岩芯钻探施工。

  地矿局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土地优势,通过

房地产开发盘活土地资源,采取引资开发、合作开发、招商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大了房地产开发力度,既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2003年起3年完成房地产开发17万平方米,实现收入3000多万元。

  地矿局物资流通业在立足区内市场和传统产品的同时,不断向区外市场和科技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延伸,2004年物资流通业实现收入2465万元,完成年指标的123%。

  创新人才机制——

  花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近年来,宁夏地矿局在队伍的党建、精神文明、思想政治等方面全面加强建设,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根本保证。特别是在用人机制创新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地矿局求真务实,创新机制,为地勘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政治和人才保证。

  杨万仁介绍说,地矿局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经过对各单位班子的集中考查,对一部分单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他们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自2004年起,提高教育培训经费,每年核定教育培训经费50万元,用以培养各专业、各工种、各层次人才。

  通过不断探索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有效途径,地矿局培养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目前,该局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43名,占职工总数的40.8%,其中教授级高工7名,高工168名,中级职称497名;有11名博士生和28名硕士生在读。

  在采访就要结束时,杨万仁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我们的‘十一五’规划是:对外收入以年均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到7.35亿元。其中地质勘查业达到1.84亿元,工程勘察与基础施工业达到3.68亿元,多种经营达到1.84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到2010年达到3万元。”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地矿局党委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面推进全局“三个文明”建设,为地勘经济跨越式发展再创辉煌,为宁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