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非洲须防风险求自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9:51 国际商报

  夏泽胜是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海外开发部的负责人,在11月5日举行的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现场,他告诉记者,公司在非洲的投资已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加蓬和加纳,以及东南部的赞比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家都投资了大型农业合作开发项目,产品有的供应当地市场,有的返销国内。2003年开始,公司还和“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在几内亚建立了杂交水稻实验基地。

  “非洲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可当地缺乏资金、技术和农机设备,中国农业企业投资非洲是有利可图的。”夏泽胜还说,非洲许多国家在农业领域有鼓励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比如免交5年农业税、对进口农机设备和某些农产品免税等。

  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只是目前众多在非洲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中的一家。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国家投资累计达到62.7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

  事实上,与做贸易相比,非洲一些国家更欢迎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在当地组建合资公司,对当地人进行培训,向非洲转让技术,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同时,中国政府也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兴业。在本次中非峰会上,为加强中非投资合作,中国政府决定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并将使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另外,还决定在有条件的非洲国家设立若干个经济贸易合作区,以提升投资水平。

  但是,与其他海外市场一样,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由于非洲市场的特殊性,这种风险有时是不可预知的,这更需要中国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前做好各项充分准备。

  投资应规避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姚桂梅认为,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总体良好,但其中有些国家存在管理水平低、工作效率差、官员严重腐败现象,并且由于大多数国家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政策、投资政策和市场法则等有待完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遭遇较大的风险。

  姚桂梅说,非洲市场和国内市场差异极大,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低,国内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优势,认真分析相关非洲国家的资源与市场、发展规划及重点领域、

政策法规等方面情况,选好投资领域和具体项目,做好可行性研究。

  根据非洲联盟确认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以及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未来5年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吸引外资的优先领域包括: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制造业、信息产业、资源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夏泽胜告诉记者,由于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农业投资项目有不少是属于政府间援助项目,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政治风险也不容忽视。以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在加纳的可可加工项目为例,该项目是利用中国政府贷款于2003年4月建成的,但由于受到加纳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投资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建成后至今无法投产。

  “非洲有些国家的移民政策比较严,比如赞比亚,外国人办理工作签证时间长、审批严。”夏泽胜认为,准备到非洲国家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家应该考虑到这些政策因素。

  自律促长远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投资一方面要防范各种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守法经营,严求自律。

  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安永玉就告诫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一定要熟悉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不做违法经营和违背当地风土习俗的事。

  非洲许多国家都有严格的劳工权益保障机制。例如莫桑比克的劳工法规定,企业雇佣当地籍员工超过50人时,员工有权成立工会,而法律保护工会组织罢工的权利。姚桂梅说,一些中国企业进入非洲之初由于对当地劳工法律了解不够,以至于对企业雇员要求组织工会的行为多持消极态度,致使工人罢工、企业停产事端不断。

  《亚洲华尔街日报》有报道说,在今年9月份的赞比亚大选中,中国就成为了焦点之一,之前中国人所有的一家铜矿,工人因工资低、工作环境恶劣而发生了骚乱。

  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的业务主管高伟一谈起中国建筑企业在非洲市场的恶性竞争就直摇头:“中国公司只要一扎堆就搞价格血拼,没办法,因为没有一个有约束力的商会组织来管理。”

  高伟说,与在非洲市场的一些欧美公司相比,中国建筑企业除了价格优势外,在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均不具备

竞争力。很多中国公司之所以能在非洲国家的工程招标中胜出,报价低是主要原因,中国公司的报价一般比欧美企业低30%~40%,这导致中国公司的整体利润率偏低,非常不利于在非洲市场的长远发展。

  时评

  中国企业的“非洲情结”

  □杨君

  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也加快了投资非洲的脚步。

  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项目达到800多个,投资总额达110多亿美元,投资涉及所有48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表明非洲是一个充满商业潜力和贸易机会的大洲,也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又一块“新大陆”。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认为,非洲市场开发的潜力十分可观,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机遇大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近年来非洲国家的政局总体上趋于平稳,这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提供了有保障的外部环境。前些年由于内战引起的政局动荡明显缓和,不少国家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求经济增长。而非洲联盟成立的和平与安全委员会以及非洲多国部队,在维护非洲和平方面也正在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其次,非洲很多国家在经济方面普遍采取了吸引外资的政策,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为中国的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都是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利好因素。

  第三,目前,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非洲大陆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支持非洲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主要国际援助机构和大国纷纷以减免债务、无偿援助等多种方式来帮助非洲发展经济。与此同时,中国与非洲国家的长期友好交往和相互支持也为中国企业走向非洲奠定了很好的国家关系基础。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中国企业在经过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洗礼之后,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价格方面,都具有比较强大的竞争实力,而且中国与非洲的经济还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济合作潜力巨大,这都是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明显优势。

  当然,机遇与风险就像硬币的两面。诸如贸易壁垒、政局变更、内外竞争、文化差异、气候差异、人才瓶颈以及法律上的障碍,都将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的潜在风险和阻力。中国企业在进入非洲市场之前,应当做足两项功课:一是充分调研,仔细研究非洲各国的具体情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民俗和市场需求等,选准投资地。第二,企业还要详细地规划出自己要投资的领域和项目的运作进程。只有充分准备,才会有所收获。

本报记者陈小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