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以区域专业化水平提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6: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先勇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在一定地域空间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因而具有特定的地域资源约束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业内部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从农业区域分工到农业生产专业化,构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国际市场上许多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农产品都来自大规模的专业化农业产业区,如美国的玉米和棉花、荷兰的花卉等。可以说,全球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目前,我国农业正在由综合经营向专业化生产转变,但从整体水平看,我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生产区域格局基本建立,但农产品生产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主要农产品地区专业化初步形成,但生产单位专业化程度低;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发展不平衡且程度不高。因此,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通过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道路。

  农业区域专业化调整的原则

  农业地域分工与专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专业分工,又应坚持根据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地域分工,合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

  农业资源地域分工原则。应从比较利益角度出发,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比如,通过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河南省近年来优质专用粮食种植面积已占到粮食播种面积的57%,畜牧业总产值200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蔬菜种植面积比“九五”末增长34.6%,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集中的趋势已经基本形成。这一做法,对各地进行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市场化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只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选择有市场前景、有销路、有效益的产品去发展,才能获得成功。以市场为导向,就必须对市场包括对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以及目前市场、未来市场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潜在市场进行研究,根据未来潜在市场的需求选择产业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进步原则。产品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科技的竞争。注重科技进步,是搞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集中反映在能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上,其关键在于农业增长能否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规模化、专业化与特色化原则。区域农业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选好特色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为基础进行布局,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区,形成规模效应。如河南省以小麦种植业为基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产业化经营模式,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创出了一批国内驰名、国外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产品,从而将农业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建立和完善农业区域专业化分工体系

  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传统小生产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科学布局区域农业生产。在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地区,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并根据比较利益原则进行地域分工。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农作物的投入产出效果比较,不断进行多层次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以确定区域农业优势产业。

  积极扶持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采取措施,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并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对本地特色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争取生产上规模、加工上档次、质量上水平。

  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应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中介组织,为小生产走向大市场搭建平台。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事业。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包括基础教育、技能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农村教育事业,认真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

  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的职能作用应体现在为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如通过立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农业部门的协调和服务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更有效率,通过制定控制性政策、协调性政策、引导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等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