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四季度经济仍将高位运行 全年GDP增速将达10.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01:09 中国证券报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四季度经济将快速增长 稳中回落

  据计量模型和政策背景定性分析,我们预计,2006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趋势,增速略为放缓,但不会出现明显下滑。

  四季度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基本变化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在政策引导下有望平稳回落

  2006年出台的抑制固定资产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不仅有针对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的短期需求管理措施,还有不少意在调整投资结构、改善增长质量的长期性制度改革,特别是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的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能耗环保问责制度等,这些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调控措施在四季度将进一步显现政策效果。新开工项目增长过快的势头将明显得到遏制,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将整改甚至停建,这将有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降温。只要有关政策真正得到落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四季度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宏观调控取得进一步成效。

  但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不会出现像三季度那样的回调幅度,一是在建规模过大,2006年新开工项目众多。1-9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8.82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在建规模中需要继续施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增长惯性将使投资减速有限。二是货币流动性过松必然导致中长期贷款增速难以控制,银行追求经营效益的商业化目标将使收缩信贷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约束力有限。三是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宽松。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45,比去年同期提高16.96点。

  综合以上分析,在宏观调控政策紧缩和市场自发扩张两力抗衡中,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略高于20%的增速,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2%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7%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23.9%左右。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旺盛态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作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惠民政策。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在“多予”上采取了很多措施。2006年各地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的问题,建立并完善防止工资拖欠的法规和机制,认真实施修改后的

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并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基本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增长水平,农民收入在连续几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同时,经济景气连续多年高位运行明显改善了城乡居民的收入预期,消费者信心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将陆续推出和得到落实,消费增长的政策环境趋好,消费品市场活跃旺盛态势有望在四季度和2007年得到延续,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综合分析,消费品市场四季度将继续保持购销两旺的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季度增长13.5%,与前三季度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名义增长13.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出口增速将较三季度明显下滑

  自从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冷却的迹象。根据我们以往所做的实证分析,从国外需求的变化到带动我国出口出现相应的变化,二者之间存在半年左右的时滞,四季度之后我国对美国出口可能会减速。我国的贸易出口总值中,对美国的出口总值占到21%左右,美国的经济降温势必影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美国经济增速的放慢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其它国家经济的减速将会使得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减速。

  其次,随着

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加大,国内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降低。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及与某些国家巨额的贸易顺差使人民币面对来自国际的巨大升值压力。自去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达4%以上。人民币汇率的提高,将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减小,这是影响外需的另一个不利因素。

  第三,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于贸易出口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如此,由于一些出口企业将在出口退税率调整前签订的出口合同提前完成报关。因此,实际上8、9月份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四季度部分出口提前完成报关的影响。这种情况将会对四季度和2007年一季度的出口增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总之,随着影响出口加速增长因素的减弱甚至消失,四季度和2007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很可能会出现明显下降,全年出口增速将降低到24.5%左右,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预计进口总额全年增长21.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由此推算,全年贸易顺差近1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左右。

  四季度生产和价格走势

  如上所述,受世界经济减速、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将出现下降,加上国内投资增速的下降,国内总需求扩展的放慢将使之对国内生产的拉动作用减弱。综合测算,在宏观调控紧缩力度不放松的背景下,2006年四季度GDP增长10.2%,比前三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增长10.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出口增速回落的带动下,四季度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由前三季度增长的18.2%减速为17.3%,全年增长17.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前三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全年实际增长16.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将延续目前基本平稳的走势。从影响价格上行的因素来看,社会总需求扩展的势头有所放慢;货币信贷投放较多、货币供应增长过快的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扼制;消费品市场的购销两旺形势等,在下半年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对消费价格上涨有推动作用的可能来自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由于2004年我国肉禽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很快,供给量大幅度增加,导致2005年年中以来出现了价格持续下跌的走势,价格的下跌导致投入的大幅度减少和供求平衡关系的变化,近期肉禽等副食品价格的同比跌幅有的在缩小,有的已经出现上涨势头;近期环比都出现较高涨幅,预示着未来同比涨幅将会提高,从下降周期进入上升周期。影响价格的下行因素,主要包括人民币升值加快、国际油价和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回落、消费品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加剧等,由于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对国内人民币升值在下半年的影响略有增大,人民币升值将压倒进口产品的价格;加上近期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石油等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下跌,因此,生产资料购进价格的涨幅将会出现下降走势。如上所述,受世界经济减速、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将出现下降,加上国内投资增速的下降,国内总需求扩展的放慢将减弱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势也将放缓,四季度同比上涨3.3%,全年上涨3.1%,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由于受价格上涨和下跌因素的共同影响,受食品价格涨幅提高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小幅提高,四季度同比上涨1.6%,全年上涨1.4%,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2006年四季度和全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表

  经济过热的病根依然存在

  虽然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基础并不稳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偏高,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和宽松的资金使投资反弹可能性继续存在

  1-9月份累计,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然高达28.2%。庞大的在建规模使投资增长的惯性较强。虽然宏观调控政策对新开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土地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但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和地方税收的体制、政府对投资有权无责的软约束体制没有根本改变,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与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矛盾将考验紧缩投资的政策有效性。

  另外,与投资膨胀紧密关联的货币信贷过于宽松问题没有根本改变。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速小幅回落和同比少增1252亿元主要是通过票据融资同比少增实现的,当月新增中长期贷款2083.7亿元,同比多增562.6亿元;今年1-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798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6409亿元,占80%以上。说明中长期贷款受庞大的在建规模影响增长惯性较强。今年以来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1-9月份企事业单位存款累计增加11580亿元,同比多增2575亿元,企业资金总体宽松。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情况看,城镇投资到位资金69446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国内贷款增长28.7%,自筹资金增长32.1%。都高于投资增幅。从中长期贷款和投资到位资金增幅情况看,投资的资金环境宽松,投资增速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外贸顺差不断创出新高,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宽松局面尚未改变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912.3亿美元,增长26.5%,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5813.8亿美元,增长21.7%,加快5.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098.5亿美元,顺差规模比去年同期扩大60%。截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987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6月末的32.37%下降3.91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余额总共增加约468亿美元,比第二季度的增加额760多亿美元,减少约200亿美元。三季度中国外贸顺差再创新高,约为487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量较之约少20亿美元。这是近两年来首季出现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增加额小于同季外贸顺差的现象。但是,无论从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前三季度的累计增幅依然处于高位看,还是从三季度中国外贸顺差再创新高看,国际贸易大幅顺差带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增多,造成银行体系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粗放型盲目扩张所造成的能耗、环保压力继续增大,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的趋势

  按照“十一五”规划,在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要比“十五”期末分别降低10%。这意味着这两个指标必须在“十一五”5年里每年下降2%,每半年下降1%。据国家环保公报,今年上半年,COD排放总量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同比增长4.2%,这和“十一五”规划所要求的每半年下降1%,呈南辕北辙之势。同样,“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在2010年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但2006年上半年却不降反升,单位GDP能耗水平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8%。根据经验数据分析,经济只有在接近潜在增长率但不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水平运行时,经济能耗弹性系数才有可能回落到长期平均线附近的正常水平,目前这种明显偏离潜在增长率的粗放型盲目扩张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中结构性矛盾突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难度不断加大。

  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2006年三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消费增长趋旺,物价基本平稳,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四季度以至到2007年,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体制改革以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严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力度不放松,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努力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使经济运行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带动经济小幅减速

  2006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反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带动下,工业生产屡创高速,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份增长19.5%,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2.7个百分点。在投资、工业提速的推动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1.3%,明显偏离了我国现阶段9%左右的潜在增长能力,经济运行出现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年中,中央出台了清查新开工投资项目、加强土地管理、控制信贷增长等针对性调控措施,并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进入三季度,随着清查工作的深入,新开工项目增长势头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高位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月份比6月份回落6.3个百分点;8月份继续回落5.9个百分点,降至21.5%的年内低点,比今年增速最高的4月份回落了13.2个百分点;9月份增速为23.6%,虽然较8月份略有提高,但仍然明显低于上半年的水平。在投资回落的影响下,GDP和工业生产增速也出现下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比二季度11.3%的增长速度回落了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二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一个季度的投资、工业变化尚不能确认为趋势性回落,宏观调控成效能不能巩固仍需要观察。

  货币信贷增速小幅放缓,新增贷款开始出现同比少增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信贷投放过多。2006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8.43%,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2.7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13.94%,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2.69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99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2.26个百分点。针对货币信贷高投放的突出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两次提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发行定向票据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加强窗口指导。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83%,增幅比上月低1.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74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季环比折年率为14.5%,增长幅度明显回落。8月份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同比少增22亿元,9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252亿元。消除季节因素后,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季环比折年率为13.9%,增长速度逐渐趋缓。从三季度货币信贷动向看,持续一年的货币信贷增速加快势头已经初步得到控制。

  利率、税收等经济手段初见成效,房地产市场需求降温

  2006年,针对房地产市场

房价上涨过快、供给结构不合理、国内外投机资金过度炒作等突出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推出了许多针对性调控措施,有些政策将在较长时间后才能见效,但提高贷款利率、调整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限制外资等政策已经开始影响国内外购房者的心态,明显打击了投机炒作的购房需求,也使部分自住型购房者抑制价格追涨的非理性冲动,使市场供求朝着有利于房价稳定的方向发展。三季度,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在回答未来3个月“是否购买住房”,仅有17.5%的选择购买,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1和2.1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前期房价上涨较快的东部地区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显著。前三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9月份为上涨5.3%),涨幅回落2.4个百分点。8、9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连续下降,8月份比7月份回落0.20点,9月份比8月份回落0.17点,结束了今年以来连续7个月反弹,开始出现指数回落。

  扩大消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消费市场保持旺势

  2006年以来,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购销两旺态势,出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好形势。1-9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91亿元,比去年同期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7、8、9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3.7%、13.8%和13.9%,增速比上年同月提高1、1.3和1.2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市场趋旺主要得益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政策。各地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了农民工工资及时兑现和清欠工作力度,调整了公务员工资标准,增加对农民的补贴,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实际增长11.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另外,居民普遍对下季度收入预期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收入“增加”的占比为27.5%,比上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达23.1%,创1999年4季度调查以来的历史最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和及时兑现以及其它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使农民消费能力增强,城乡市场差距进一步缩小,1-9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2.3%,城乡市场增速差距由上年的3个百分点缩小到1.8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金银珠宝、通讯器材、汽车、石油及制品的销售增长率均超过20%。

  政策建议:消除经济过热的体制性基础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先行指标持续下降、工业生产等实体经济指标高位减速的情况下,宏观调控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着力于调整经济结构;继续深化改革,消除经济过热的体制性基础。

  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近几个月,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力度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也随着投资增速的降低而下降,虽然今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一直保持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但第一产业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仍然很低。应该抓住冬季农闲季节,利用国家财力增长较快、财政节余较多的有利时机,适当增加一些资金投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务工创造更多的机会。

  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支持的力度。到目前为止,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困扰着广大群众的迫切问题。国家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增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增加对小城镇和农村医疗、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目前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不到位。调查表明,49.80%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68.75%的农民工没有任何专业技术。农民工之所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济困难、培训费用过高是主要原因。国家增加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将有利于降低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本。近几年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国家对教育和科研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目前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研究课题水平低、重复研究等问题,国家应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科研经费审核、审计工作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也考虑调整资金的投向,向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倾斜。

  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提高建设资金投入的效率。目前应该继续加快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改变一些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还偏低,使得一些本来无利可图的低效项目能够生存,应该继续适当提高部分资源类价格水平,消除低效项目生存空间,引导社会资金向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领域投资。

  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落实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各项措施。制定并落实境外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完善鼓励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项目核准制度和国内协调机制,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转移部分顺差。鼓励一部分企业把后序加工能力转移出去,带动我国加工设备和上游产品的出口,就近开拓市场。

  ●宏观调控政策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势头,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投资膨胀的体制基础和宽松的资金使投资反弹的可能性继续存在;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松局面尚未改变;宏观调控仍然面临严峻考验

  ●由于在建规模过大、货币流动性过松等因素,预计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不会出现像三季度那样的回调幅度,将保持略高于20%的增速,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7%左右

  ●受世界经济减速、出口退税率下调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全年出口增速将降到24.5%左右,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全年贸易顺差近15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左右

  ●在四季度以至到2007年,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体制改革以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严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力度不放松,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努力调整进出口结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