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河南探寻良性循环的中部崛起路径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2日 03:57 第一财经日报
陈黛 “我们急需改变旧有的观念,用实际行动来让全国甚至全世界感受到一个新河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如此感慨。 跃跃欲试新河南 今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央还责成多部委对其中多达50多条的意见制定具体政策,涉及到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和对内对外开放等多领域。 在此前召开的首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透露,为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税务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在增值税转型方面给予支持,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政策。 有了政策优势,下一步就要看地方如何提前制定出与中央政策相吻合的产业和城市发展战略,把握这个难得的发展契机了。 贾连朝自言因为不是生活在沿海地区,思想观念上和沿海地区有一定差距。他坦言:“我们要把握中部崛起的有利契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观念。” 目前这个转变,已从河南省政府领导开始。而从企业到每一位老百姓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新河南正在蝶变: 2005年以来,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南省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在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同时,着力培育优势产业。贾连朝回忆,省政府曾专门组织调研,形成了关于食品工业、铝工业、煤化工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有了工业方面的飞跃,农业这个河南省的“当家产业”地位并没有动摇。2004年,河南省作为农业税改革试点的首批地区,率先取消了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河南省政府又根据实际情况随即提出了科技兴农的长期发展战略。 一项项惠农政策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贾连朝介绍说,今年以来,河南省各级财政已经拿出了300多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除了这些财政支持,河南省今年首次在春耕前向农民公布了重点粮食品种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让老百姓对自己的收成心中有数,并在3月初就提前预拨了良种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金。 中央的指导意见里已经提出了将对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支持政策,贾连朝告诉记者,这方面河南省已经走到了中央政策之前,今年起开始对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并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精心规划对接中央政策 几年来,河南省正确的发展战略定位逐渐显现出了效果:2005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843亿元,粮食、油料产量居全国第一,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二,棉花产量则居全国第三。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廷建告诉记者:河南省2005年粮食总产量突破了450亿公斤,大约是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更是有四分之一出自河南。“要知道,我们的耕地只占全国的十六分之一,这是河南农业发展的骄傲。” 河南省工业经济的效果更不容忽视:目前,河南拥有世界最大的玻壳生产企业,亚洲最大的氧化铝和客车生产企业。2005年,河南工业总量上升到全国第五位,全省工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的4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6%。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向新兴工业大省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贾连朝告诉记者,这些成绩对于河南的长期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河南在把握中部崛起的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侯景新也表示,中部必须自己摸索出一条发展道路。 侯景新以城市群为例解释说,珠三角和长三角是自然地形成了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城市群后,中部由于产业结构层次低,成为独树一帜的强省比较困难,那么城市群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培育龙头城市,如何协调城市群发展,需要各省及早判断,避免走弯路。” 在侯景新看来,即使是同样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西部各省,所取得的成绩也有不同。除去基础和自然原因,与各省发展战略的偏差也有一定关系。侯景新认为,即使是中央的政策落实到位,启动速度不同、思想解放程度不同和项目论证等原因,六省不可能齐头并进。 所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就显得格外重要。“内蒙在西部大开发中脱颖而出就因为其定位准确,河南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果把握机会,做好重点投资规划,就会与中央政策顺利对接,形成良性循环。”侯景新说。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