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农交会:开启新农村视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11:09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周剑初

  秋天是收获之季,中央号召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快一年了,人们都很关心:这新农村建设的“头茬”收成怎么样呢?日前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算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从中我们也许能够管中窥豹。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农业贸易盛会,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农交会。本届农交会有全国31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台湾共33个展团参展,采购商达到1万多人,观众超过25万人次;贸易成交金额达到286亿元,意向合同金额达310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30%和7%;农交会销售区累计实现销售额6276万元,比上届增长26%。

  本届农交会以“新农村、新农业、新生活”为主题,共设四个展馆,其中“一村一品”展馆是首次设立,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200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一村一品”的落实和实施,本次交易会展示的36个村镇就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本届农交会的“一村一品”馆,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态农业、民间工艺等不同侧面,展现了各地农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努力,如辣椒专业村、珍珠专业村、五味子专业村、人参专业村等,各具特色;北京的大桃,山东的蔬菜,河北的板栗,陕西的花灯,全国31个省市区都把看家品种带到了农交会。来自湖南长沙县金龙村的参展人员说,他们村有茶园4200多亩,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已经突破5000元。

  从全国看,“一村一品”已渐成规模,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类专业村镇,“一村一品”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村级经济的主体。农业部官员在本届农交会上说,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实现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将有效地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

  “一村一品”其实是近年来我国推进

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而经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推动,农业产业化对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户2005年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总数达1166亿元,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年均增收1336元,比上年度增长11.1%。

  在农业产业化大潮中,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本届农交会综合馆内,花样繁多的深加工农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玉米做成的T恤衫、大豆制成的纤维袜子、苹果酿成的果醋、猕猴桃做成的化妆品、有机活性硒蒜……这些,都是龙头企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成果展示。

  本届农交会期间,农业部召开了2006年中国名牌农产品发布会,向社会推介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在农产品名牌战略的带动下,参加本届展会的各地展团都十分注重本地农产品的品牌包装。如北京展团所有农产品不论是用于展览还是用于销售,都贴有

商标,并有精美包装,像平谷大桃、昌平苹果、怀柔板栗、大兴西瓜等都已打出知名度,销售火爆,特别推出的奥运推荐蔬果展区也经常是人头攒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对信息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推进农业

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交会网络直播展台,中国农业信息网“网上展厅”展示的品牌企业超过6000家;农业部今年启动的“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专用统一号码,本届农交会也将其拉进了现场,观众通过现场可视电话可直接与异地专家进行对话。

  本届农交会更具国际性。展会开展网上报名、网上推介、网上交易、网上直播,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直通国内和世界各地。国际展区组织中俄农业合作前景圆桌会议、特色农产品推介会、贸易日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和交流活动,努力使农交会成为国际影响更大的国际性农业盛会。同时,广泛邀请境内外采购商,举办国际农产品采购洽谈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一位来自美国加州的商人代伟参加本届展会后决定:每年要采购中国吉林产的玉米100万吨至200万吨,用于加工工业用淀粉。

  总体看来,本届农交会不仅展示了新农村建设的最新进展,也为全国各地优势农产品开辟国内和国际市场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