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 15:04 人民网

  参考文献:

  [1] 李剑阁: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六个主要方面,在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上的发言

  [2] 李剑阁: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3] 吴敬琏:增长方式转变与政府职能转变,《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13日 第一版

  [4] 吴敬琏,《规范与发展担保行业的政府责任》,上海“2004中国担保论坛”演讲录音整理稿,2004年10月28日

  [5] 陈清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政府作用,人民网

  [6] 周小川:不应简单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高峰会上的发言,2005年10月

  [7] 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8] 刘新来,《解决担保业面临的信用缺失和过度双重危机》,国研网

  [9] 刘新来,《对专业信用担保在中国发展的认识、回顾和展望》,2001中国担保论坛

  [10] 刘新来,《中国信用担保业的发展态势和展望》,《中国金融》,2006年第1期

  [11] 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当代财经,2004年第1期

  [12] 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3] 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 巴曙松,《分立的金融监管:不能是各管一段》,新浪财经,2005年10月18日

  [15] 巴曙松 马天骄 尹竹青,《中国担保业监管框架的制度选择》,工作论文

  [16] 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2004中国担保论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7] 吴敬琏、柳红,台湾怎样扶植中小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9月

  [18] 张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19] 王鹏,《担保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0] 田土城,宁金成主编,《担保制度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21] 曹东明,《对加强和规范担保业管理的若干现实思考》,《金融和经济》2005年增刊

  [22] 齐亚莉,伍军,功能性监管: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

  [23] 陈柳钦 孙建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经济学透视》,经济论丛

  [24] 周正兵,《担保业:挑战和机遇》,《银行家》

  [25] 杜艳,《担保业“盛世”危机》,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10月10日

  [26] 甘功仁,《加强信用担保立法 促进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中国金融》2006年第1期

  [27] 陈晓红,《信用担保行业近期趋势、出现的挑战以及新管理框架》

  [28] 朱鸣,汪秋湘,《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初探金融时报》,2004年12月31日

  [29] 陈剩勇、魏仲庆,《民间商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的个案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5月

  [30] 刘树铎,《行业协会亟须“转型”》,中国经济时报,2004,(5)

  [31] 唐福勇 龙昊,《担保业监管缺位状态将结束》,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7月23日

  [32] 李智,《制度放生担保业》,《求是》—《小康》杂志

  [33] 李德,《中国与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海南金融,2006年1月

  [34] 苏同华,《金融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5月

  [35] 白钦先,《20世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城市金融论坛,2000年5月

  [36] 谢平 蔡浩仪,《金融业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7] 刘明志,《银行监管的收益和成本》,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8] 陈文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39] 陈乃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40] 吕连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41] 任文侠、李玉潭,日本中小企业与经济振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

  [42] 陈洪隽,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概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43] 唐菊裳,国外小企业融资、管理、创新、模式,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10月

  [44] 王延中,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与扶持政策,《世界社科交流》,2000年5月8日

  [45] 范亮亮、邓晓梅,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建议,《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9期

  [46] Frank J. Fabozzi.《房产抵押贷款证券手册》第五版。

  [47] IAIS, Roadmap for a common structure and common standards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surer solvency ,Issued in Basel 6th.Fed.2006

  [48] J.Stiglitz,《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中信出版社,2005年5月版 [49] Mayes,Halme,Liuksila,《改进银行监管》,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0] 丁邦开,《金融监管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51] 陈文玲,《中美信用制度建设比较和建议》,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2月第89-94页

  [52] 赵小凡,《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国际借鉴与国内考察》,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3月第110-113页

  [53] 贺学会,《信用体系与征信:概念与基本框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2月,第6-8页

  [54] 郭熙保、徐淑芳,《全球征信体系的制度安排及其影响因素》,学术研究,2005年11月,第31-37页

  [55] 黄静,《中国银行业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税务研究,2005年10月,第30-33页

  [56] 李予勤,《金融税收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新金融,2005年5月,第37-39页

  [57] 沈炳熙,《努力完善金融环境》,金融研究,2004年7月,第33-39页

  [58] www.federalreserve.com

  [59] www.chinaguaranty.net

  [60] www.sbaonline.sba.gov

  [61] www.surety.org

  [62] www.strategis.ic.gc.ca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