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化工商店成造假“帮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 03:20 舜网-济南时报

  【核心提示】

  雪白的莲藕、金灿灿的黄花鱼、红澄澄的草莓……看了就让人嘴馋,忍不住想掏腰包,这时您可要注意了,因为这些农产品极可能添加了“柠檬酸”、“日落黄”、“乙烯利”等化工原料,威胁您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关于入口食品添加化工原料的新闻不断,猪肉“躲”不开瘦肉精、鱼里含有孔雀石绿……

  日前,济南工商在某市场两个摊位上,查获用致癌性极强的连二亚硫酸钠(俗称保险粉)或焦亚硫酸钠浸泡、加工的马铃薯,当场查扣有毒马铃薯125公斤,以及70公斤保险粉、焦亚硫酸钠等化工产品。据当事人交代,用连二亚硫酸钠或焦亚硫酸钠浸泡过的马铃薯,色泽光亮,且表皮能迅速脱落。据介绍,商贩们用于添加到食品的工业用化工原料在一些化工商店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甚至不法商贩们只要打个电话,就会有人送货上门,不知从何时起,一些便民的化工商店,已经演变成为不法商贩掺杂使假、危害公众健康的“毒源”。

  我们到底吃了多少

化工原料

  日前,记者来到七里堡批发市场,询问市场附近的居民,无人能说清附近哪里有化工商店,然而该市场内的小商小贩们对济南一些化工商店的位置了如指掌。

  记者来到该市场的莲藕销售区,发现这里的绝大多数莲藕都“洗得干干净净”,几乎一个斑点都没有。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有斑点莲藕的摊位,这里的摊主告诉记者,有斑点的莲藕好,是用清水洗的,而不是药水洗的,吃了对身体没坏处。记者问:“什么药水能把莲藕洗得这么白?”他回答:“柠檬酸”。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良商贩在食物中添加化工原料的现象远不止“柠檬酸”这么简单,农贸市场肉案子上的生肉招徕的一群群苍蝇,卖肉的会手持喷雾器在生肉上面喷洒“敌敌畏”;廉价的黄姑鱼酷似黄花鱼,但颜色不黄,卖鱼的会用“日落黄”为它染色,冒充黄花鱼;面粉不够白,蒸馒头的会在面粉里拌上成分为过氧化苯甲酞的“增白剂”;为让草莓早上市,商贩给它们撒上成分为“乙烯利”的“催红素”,一天后就红彤彤了;荔枝上市一天就变黑了,商贩用成分为硫酸的“荔枝保鲜剂”为其恢复色泽……

  商贩对化工商店颇为熟悉

  在七里堡批发市场,记者询问一家卖“白莲藕”的摊主附近哪里有卖“柠檬酸”的,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记者,问“买柠檬酸做什么用”,记者回答“洗莲藕”,他才放松了警惕。据该摊主介绍,他也不知道卖柠檬酸的商店的具体位置,当他需要时,都是打电话订购,对方会送货上门,而且还不能少要,至少五袋,每袋25千克,价格140元左右。记者向其索要卖柠檬酸者的联系方式,他以忘记了为由拒绝了记者。

  在市场海鲜销售区,记者向一店铺老板咨询“哪里有卖‘日落黄’的”,老板不假思索的说:“附近没有,他们不敢卖,怕工商局查,不过青年西路一家化工商店就有。”

  按照海鲜店铺老板的指点,记者在青年西路找到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这家商店招牌上写着“主营防水材料、电

热水器和水暖材料”的字样。

  记者走进这家商店,商店内有两名男子一名女子,记者又问有没有“日落黄”,一名老板模样的男子说:“有,一元一包,一包一斤,不零卖,你要多少。”那名女子不经意地问:“干吗用啊?”一直站在边上的另一名男子说:“肯定给鱼染色用的,他能把其他鱼染成黄花鱼,这些东西20年前我就用过,他所要的东西都是造假用的。”

  售卖者根本不管化工原料售后用途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区里的化工商店大多是国有改制而来的,多是一些市民自由结合,凑钱将门店盘下继续销售化工商品,因此一般不卖违禁品。但受经济利益驱使,化工用品卖给谁,售后的用途他们就不关心了,用他们的话说:“现在买卖这么难做,赚不着钱怎么行?”

  与市区经营化工用品的商店“羞羞答答”不同,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商店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他们不仅销售城里买不到的化学商品,甚至连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工用品也敢卖。“化工原料一般与农药一起混卖。”七里堡批发市场一小商贩告诉记者。

  在西部市郊某批发市场小商品销售区,记者看到,许多摊点都在销售“增白剂”,摊主直言不讳,如果面粉不够白,蒸馒头时把它放上就行了。在长清一家销售化工用品的商店,记者询问有没有“六六六”,销售人员回答;“有,要几包?”记者又问有没有“乙烯利”,他回答“这里什么都有”。实际上,像“六六六”这样的高毒农药,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

  记者发现,有一些化工原料销售者竟在网上开店,各种原料一应俱全,在阿里巴巴网站仅销售“六六六”的网页就近400条,销售敌敌畏的更是不计其数。

  化工商品用于食品危害无穷

  化工商品的原本用途是什么,滥用于食品有危害吗?

  山东大学一位姓张的教授告诉记者,工业柠檬酸含有强酸性,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腐蚀和刺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是绝对不能用于食品的。“日落黄”则是一种合成色素,主要成分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特别是对食用者的脏器造成危害。“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科学指导下,在农业中可以控制使用,以植物长成后无残留为控制标准。但一些商贩将果实在未成熟时采摘,用“乙烯利”催熟的办法是绝对有害的,“乙烯利”残留会干扰人的内分泌系统,也会对肝脏造成直接的损害。

  面粉“增白剂”由于对肝脏有一定影响,国外已禁用,但我国在规定范围内还可以使用。事实上,众多面粉生产商在加工中已添加了“增白剂”,因此不法商贩再掺入增白剂必然超出安全范围,不仅破坏了面粉的营养成分,而且对健康带来危害。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在化工用品监管上尚属空白。许多消费者对这些化工用品知之甚少,购买商品时多凭直观感受,一些不法商贩也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去迎合他们的这一消费心态,牟取暴利。而事实上,这些化工用品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到。(本报记者)

  马上评论

  谁纵容了造假者?

  □刘研波

  “柠檬酸”、“日落黄”、“乙烯利”,一个个陌生的化学名词如今被人们屡屡提起。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到底吃了多少化工原料、多少问题食品?什么时候才能还我们一个“干净”的市场?

  笔者认为,一个“干净”的市场必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成熟的消费者、二是诚信的经营者、三是称职的监管者。而我们目前的市场,三方面都存在不健全的因素,这就造成了制假造假的屡禁不绝。

  从消费者看,现在我们的收入是比以前高了,但消费观念仍没有改变,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喜欢买价廉质次的商品,这给制假者提供了需求市场。

  从经营者看,生产商和销售商缺乏自律。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人为故意地一再降低成本,甚至不惜“下毒”。在食品中加入有毒有害物质,有些是生产企业老板的无知,但很大一部分却是有意的行为。

  从监管者看,现在很多问题食品不再是仅靠感官上的目测、闻味、手摸就能检查出来的,造假的水平和手段之高令人瞠目,非得要送专业检测机构来进行鉴定不可,但是目前的检测机构收费又很高。同时,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上不顺,经营者配合度也很低等因素,也使得执法难度很大。

  幸而,工商部门近几年来摸索出一套“商品准入工程”,主要是针对商场,只要食品进入商场,经销商就要严格把关,将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等等一系列证件备案,一大批隐患商品被请出了商场。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维护老百姓健康的法规将在全国正式实施,相信,老百姓吃的放心的日子已不再遥远。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