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泥领变蓝领的千亿商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 01:1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胡劲华

  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总人数超过2亿的农民工,未来的归宿是合格的城市蓝领——首先需要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这是一个数千亿的大市场

  “城市的机会都被占了,我只有到农村去找机会了。”

  “打114就能找工作,我们将用工信息通过短信发给农民工。”

  “未来全国将设立5个大区,开设1000家连锁直营门店、1万个同乡会馆、10万家加盟品牌连锁服务机构。我们将在2007年8月实现盈利,目标是作为首个农民IT题材的公司海外上市。”

  这是一家号称“全球首家农民工门户网站”的CEO肖克文的豪言,肖说自己很“狂妄”,他名片里“掌门”一职也散发着“狂妄”气息,基础是,他已经做成了一些事情。

  肖克文名不见经传,他打着农民旗号的信息化公司在2005年8月才成立,但短短14个月后——10月15日,他就把包括国家发改委、农业部、

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等国字头的部门官员拉到了杭州西湖畔,召开了“中国首届农民工信息化论坛暨首届蓝领供需服务峰会”。

  花费不菲,但有人替他出钱,那是些来自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

  农民题材招来千万风投

  站在杭州世贸中心5楼的观光电梯上,望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会议代表,肖克文有些得意。

  对于一个生于1978年,来自湖北孝感的农村子弟来说,“盛会有成”得益于他多年的农民经历,以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年的经济法学习,更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活跃。

  2005年的夏天,拿着自己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IT项目方案书,肖克文只用两分钟的演说,就先后两次融到了2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而就在10月15日的论坛现场,还有新的风险投资希望投怀送抱。

  他借以打动风险资本的就是新农村市场,他宣讲的核心,则是将农民工最终转化为蓝领,为农民工(蓝领)提供就业、培训、维权、咨询、休闲、交友等一体化信息服务。

  正是这个以8亿农民、2.5亿农民工为依托的市场,吸引着资本的追捧。出席论坛的发改委官员明确表示,只要风投看中的项目,国家“就会跟进”,包括政策、资金上的扶持,甚至可以占有一定股份。

  肖克文的得意还在于,他把全国各地的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者、企业老板、工业园区用工者、服务机构、媒体、学者以及政府高官,拉到了一个平台上“坐而论道”,在这背后则是风险资本对这个巨大市场的青睐,为此,肖克文决定用1000万元,于明年设立“跳农门基金”。

  蓝领转化藏巨大商机

  事实上,最先吃上农村劳力转移这碗饭的,是公办或民办的技工职业教育学校。

  位于重庆市的江南职业学校,其变迁就具有标本意义,这是一个靠“生产蓝领”发财的技校典型。

  曾是初中数学老师的校长刘世康告诉《财经时报》,1999年他接手“江南”时仅有2个专业,在校学生只有198人,教职员工52人,总资产一百万元左右。此后“江南”开始定位服务“三农”,5年后的现在,资产规模已经扩大到8000万元。

  刘世康透露,5年来,“江南”已培养了机械、服装、焊工、电子等专业的技术农民工8500多人。这些技术农民工就业于江津德感工业园区、重庆金象集团、海尔集团公司、上海沪东中华船舶集团、启悦国际康瑞电子(深圳)等企业,月薪为800~2500元。

  而这些农民工的培训,一般每人政府补贴300元到400元,学习时间因工种不同,一般一个月到3个月,“最长一年就能掌握一门技术”。刘世康表示,农民工花不了多少钱,“一年2000元就能短训出来”。

  目前,该校总部学生3600多人,在重庆、四川、贵州三个省市建立了20余个分校。而明年一年,刘世康的“江南”将一次性毕业2000多“农民蓝领”。

  刘表示未来他将“到培训薄弱地区办职业学校”,因为未来5年,至少有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寻找出路,按照现在每人2000到5000元的培训标准,那将是6000亿到15000亿元的庞大市场。

  多方需求

  目前,该市场已经引起很多大学的注意,中科大校长就表示,大学也要开办蓝领培训,当然是层次更高的“高级蓝领”,即高级技工。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公开资料显示,高级技工占技工比例,发达国家为20%~40%,中国不到4%,缺口达上千万人。

  据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在上海,平均每位高级技工有7.33个岗位可供选择。上海普通技工的月薪为3000元~6000元,高级技工则达万元以上。浙江一家企业甚至用70万元的年薪,从国外请来一名高级钳工。

  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浙江省高级技工约56万人,只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这与先进国家30%-4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浙江省现有的近百所各类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学校,每年最多培养出4万名高级技工。

  企业有需求,而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不单单是“卖劳力”,已经成为新一代农民工越发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来自北京、天津、武汉、杭州、深圳等城市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掌握一门能养家的技术、希望政府能够多提供技能培训”,成了农民工的最高呼声。

  “农民工越来越了解到,职业技能的提高将加大自己在就业上的优势,平均有29%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将‘学习技术’作为一个要点来考虑,而广东地区有着比其他地区更严重的危机感,这一比例甚至达到53%。”

  政府全力支持

  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未来5年,农民工每年将新增800万人。

  现状则是,农民工已经占据了中国建筑业劳动力的90%、煤矿采掘业的80%、纺织服装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的50%,其中跨省流动的农民工达1.5亿,1000多万个企业中有至少200万家使用农民工,“要保持中国劳动力优势,这些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将成为重要市场。”

  刘世康也透露,目前民办职业技术学校门槛较低,几十万到一百万就能招人培训,“民间资本完全可以介入这个‘人商’市场,在微利时代,基数是重要的。”

  新农门网CEO肖克文则明确表示,自己的客户将是那些“新农民工”,他们年龄在16岁到30岁,求职时不再青睐体力活。“他们也上网,也收发短信。按照30%~40%的比例,这一年龄段的也可达1亿人,哪怕每人收取10元的会员卡费,就是10亿元收入,我们还可以从职业学校、用工企业等环节收取年费,也可以与电信部门进行特服号和短信分成,这个庞大的市场因此吸引了风投的关注。”

  在他看来,走出家门,到城市寻求就业的农民工只是“半成品”,合格的蓝领则是“成品”,他就是要为“半成品”培训成“成品”的过程,提供信息化的服务。

  让肖克文兴奋的是,就在这个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这也正是政策鼓励的方向,“政府保障资金,给予优惠财税政策,动用各方力量,引导资本流向服务农民工的项目,甚至可以提供政府补贴。”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发改委高技术司信息化处处长吴钰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