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在金融业大力建设和谐文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 10:08 金融时报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的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在现代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学术界把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包括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软实力主要就是指文化力。一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不仅以经济发展等物质为内容为标尺,同时还包括共同理想确立、社会公正实现、人际关系融洽、社会风尚淳厚等精神层面的指向。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转换,人们思想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尤其需要通过建设和谐文化来积极引导各种思潮,整合人民内部不同利益诉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树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为

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所谓建设和谐文化,即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培育理想的道德人格。这对于金融业来说,尤为重要。金融是社会的金融,它在以特有的方式作用于经济的同时,也在作用于社会。金融活,则社会活,金融乱,则社会乱。自1980年以来,世界上已先后有120多个国家发生过由严重的金融风险带来的社会危机,这些国家为解决金融问题所耗费的资金高达3000多亿美元,有的因为举债借贷甚至不得不接受苛刻的条件,付出昂贵的代价。作为一个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高风险行业,金融业的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应该能够着眼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和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正确看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开放、金融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做好金融工作,更需要和谐文化理念的引导。但是目前,现实与此还有距离,时常出现的金融案件背后,有金融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更有金融文化建设滞后的因素。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制度框架,如公司治理结构中,我们有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经营管理层加独立董事制度,但治理结果仍不尽如人意,先进的制度为什么不能生根发芽?关键在于缺乏思想道德力量的支撑,和谐文化精神与金融制度尚未实现良性互动,和谐文化精神还没有浸润到金融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职业规范之中。

  在金融行业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就是用和谐精神培育人、塑造人,丰富金融员工的精神生活,激励人们共创和谐的活力,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业内员工的共同追求,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加强和改善金融

宏观调控,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内在要求不断得到实现;就是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金融员工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金融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金融业形成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就是继承古今中外和谐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和为贵”、“讲信修睦”、“大同世界”等思想观念的合理内核,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为社会整体的良性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要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谐社会就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