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对话于汝民:未来五年仍将苦练内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04:5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郭晋晖发自北京

  关于环渤海港口的竞争形势是于汝民回答最多的问题。在于汝民看来,港口之间虽然有所竞争,但竞争的程度很有限,所以在未来的五年内,天津港发展的重点仍是港口内部的建设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暂不会考虑整合周边的港口。

  《第一财经日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成为继洋山港之后中国第二个保税港区,与其他也获批准的保税港区相比,你认为东疆港有什么优势?未来几年有什么投资计划?

  于汝民:东疆保税港区是目前为止获批的最大的保税港区,但大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主要方面,重点在于赋予了东疆保税港区先行先试的权利。我们理解认为,东疆港要先行先试中国的自由港,毕竟在国际上没有保税港区这样的提法,这样才能把东疆港差异化的优势体现出来,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想法,至于先行先试的具体政策,要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制定。

  我们在东疆港的前期已投入20个亿,到明年底,还将投入近70个亿建设6个集装箱泊位,投资十几个亿建成2平方公里物流加工区。

  《第一财经日报》:天津港距离你提出的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

  于汝民:世界一流港口指标主要是在规模、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化这三个方面,就天津港来说,吞吐量达到2.4亿吨排在世界第六位,规模上是够的,但货源的结构却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现代化主要标志的集装箱量去年只有480万标准箱,排在世界的第16位,这与国家一流大港的标准显然有明显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在短时间内很难赶上,我们定的“十一五”目标是达到1000万标准箱,即使如此,也很难进入世界的前十名,所以集装箱始终是我们重点发展的货类品种。

  我们制定了“乘上世界最大的船出海”的国际化战略,我们要与世界上前20强的航务公司结盟,前10强的港口运营商结盟,下一步我们还要和国际上最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建设区域的物流中心。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天津港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于汝民:主要是配套交通跟不上,因为天津港发展速度太快了。

  随着铁路融资政策的放开,我们也投资建设了支线铁路,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依靠增加干线铁路的运能。

  《第一财经日报》:你对于港口间的竞争一直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但不可忽视的是,近来河北几个新型港口的兴起确实分流了天津港的货源,尤其是煤炭和铁矿石,天津港将采取何种方式应对,是否考虑过像宁波港一样对周边港口进行整合?

  于汝民:分流只是一小部分,并不会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因为港口的费用只占全部运费的很小一部分,决定港口货源的硬原则是综合运输成本最低,处于交通枢纽的天津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很明显,所以港口间的竞争是有限的竞争。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投资36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内部投资,一小部分用于在西部内陆省份布点以占领市场,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环渤海地区港口的资产重组上。大约要到“十二五”时期,待自身的实力增强之后,会考虑在环渤海甚至更靠外一些的区域进行资产重组的动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