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农业钟点工南北齐流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16:26 中国财经报

  出劳务、打短工,收入高的可达六、七十元一天,低的也有二十五元左右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报道,从扣棚育秧到水田插秧,从收割麦子到摊场晾晒,从放鹅养鸭到放牧牛羊……受到“城市钟点工”的启发,如今在黑龙江省农村正悄然涌现一批“农业钟点工”——一些农民围绕农业生产,自发地组成一个个打工小组,上门给缺人手的农户出劳务、打短工,既满足了一些农村种、养大户的需要,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黑龙江省部分农村开始悄然涌现出了一批以家庭性经营为主体的种植、养殖大户。这些大户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过程中,对农业用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在农业生产和销售旺季便按生产所需,雇用一些有劳动能力,特别是有技术经验的人前来临时帮工。为此,由一些农村和城镇剩余劳动力组成的“农业钟点工”便应运而生。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庆丰乡农民李彩民自家没有承包土地,不久前他把十几个富余劳动力拢到一起组成一个打工小分队,早出晚归为周边的种植大户出劳务。“现在打工比种地赚得还实惠,可以算得上一个不用本钱、又没风险的好职业。”李彩民显然已从这份新职业中尝到了甜头。他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平均干8个小时,按每小时5到6元工钱计算,他们每人日收入就有四五十元,如果再辛苦些,早晚多干点,一天最高可赚回六七十元钱。

  如今,“农业钟点工”不仅成为许多像李彩民一样的黑龙江农民的新职业,还吸引了一些居住在城镇里的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每到农忙季节,一些城镇居民也会到附近农村加入到“农业钟点工”的行列。

  另据《中国审计报》报道,在上海刚刚过去的水稻插秧时节,也着实使一些会插秧的农民多挣了几张票子。原来,秧苗有秧龄期,是项季节性很强的农活;而且,插秧也是门技术活,会插的农民才敢揽这一活干。因此,一些会插秧的农家妇女,把每天打工的工钿开到了50元,插秧的“钟点工”一时紧俏,还供不应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土地的大面积流转,不少有经济头脑、会经营的农民成了经营大户,租田近千亩、上百亩的不稀奇。就以金山区廊下镇为例,这个镇今年种植水稻近3万亩,其中近2万亩水稻由60个经营者规模种植,全镇有4000多农民都成了经营者们的钟点工和季节工,这些打工的农民无论农闲和农忙,每天在“领工员”的带领下,都会准时地到经营户那里去打工,由于农田工厂化,农业打工者就成了“月月有活干,日日有钱赚”的新型农民。

  现在,随着农业技术含量的提高,技术熟练的农民工,已经发展到以小时计报酬,每小时收入3.5元到4元。日收入在30元到40元之间。如廊下种植的250亩紫苏生产基地,要求打工者小心翼翼地把紫苏叶采摘下来,再12张一叠,整理包装后,必须在48小时内空运到日本。来这里打工的每天至少要300名农民工,每天收入都在30元到40元。当然,一般性的农田拔草等适宜农村妇女干的农活,日收入只在25元左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