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走出融资困境中小企业看到曙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9:48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张正华 以往,人们常说,银行喜欢傍大款。但银行曾经的这种经营模式,如今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原因很简单,经济决定金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勃勃生机正在强烈地吸引着中国各家商业银行的注意力。 9月中旬,第三届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开幕,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在中小企业的方阵当中杀出了一支金融队伍,这支队伍由60多家银行组成,它们中有国际知名的大银行,也有一般人不知道的小银行;有四大国有银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还有城市信用社。这些银行都派出了最能干的业务精英,在它们的展位上,打出了这样的标语:“致力服务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长的好伙伴”、“小企业贷款直通车”、“您翱翔商海、我融资助飞”等。这似乎是要告诉中国的中小企业,银行现在开始非常愿意借钱给它们了。与会的很多中小企业代表对此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因为对他们来说,解决贷款难题就等于突破了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银行的这种热情对中小企业来说,的确有些陌生,甚至使它们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以往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印象是,要想从银行弄出贷款,比上天摘星星还难。 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共有中小企业10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由它们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也已经占到全国GDP的半壁江山。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这样一支举足轻重的新生力量却并没有得到银行方面的有效支持,在银行的贷款总额中,只有不到20%贷给了中小企业。 其实,同时作为一家企业,商业银行嫌贫爱富本来无可厚非,因为企业的本质决定了要首先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银行看来,嫌贫爱富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因为这会带来更高的利润和相对更小的风险,而按照很多银行的传统思路,把钱借给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显然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在这种传统思路的影响之下,国内许多地方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 由于怀疑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很多银行不愿把钱借给中小企业,所以,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无法得到银行的支持,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而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小企业在敲不开银行大门的情况下,就把目光转向了非法集资,甚至是地下钱庄,这不但影响了金融秩序,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其实在中小企业为借钱发愁的时候,很多银行也在为把钱贷给谁而发愁。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已经开始有所改观。许多银行为中小企业设置了绿色通道,使双方都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据银监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64万亿元,比去年底增加了1412亿元,授信中小企业数量比年初增加1.59万户,不良贷款率下降了1.87个百分点。中国银监会在去年8月发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许多人认为,这一年多出现的变化,与银监会的“指挥棒”有很大关系。 我们注意到,尽管银监会全力促进各家银行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但是在开展这项业务的时候,银监会也同时要求商业银行注意贷款风险,但衡量贷款风险的标准,已不再照搬过去给大企业的贷款方式,银监会为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提出了一些机制,即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贷款陪审机制、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银监会的努力无疑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因为,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尽管美国大型企业的数量排在全世界第一,但鲜为人们所知的却是,其实中小企业才是美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在美国企业的创新产品中82%来自中小企业。 这个看起来令人吃惊的事实仔细想想却让人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对市场有着更灵敏的嗅觉,又有灵活的机制和旺盛的创新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往往是速度极快又转身灵活的“快鱼”。 总体说来,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的条件目前还不够宽松,贷款难的问题就让很多企业得不到最基本的养分。但从目前来说,当前的种种迹象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