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改革风起大草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16:40 中国财经报
李继学 钟昱 史生荣 编者按:“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在这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上,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工作亮点不断闪现,广大干部职工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科学理财,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蛋糕”在快速做大,“十五”期间,内蒙古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1534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4倍,年均递增28%,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的排序逐年提高,从2002年的第25位上升到第20位。 改革在不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一项项改革助推管理水平的提升。 公共财政覆盖面正逐步扩大,“十五”期间全区财政总支出累计255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7倍,年均递增23%,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内蒙古财政工作系列报道”,集中反映内蒙古在推进财政改革,促进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支持生态建设,以及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财力不雄厚,但改革并不保守落后,无论在自治区,还是在所到盟市、旗县采访,内蒙古财政工作透出的改革气息,闪现的工作亮点,深深地感染着记者。 正如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王玉明所言:贫穷地区的财政工作,更要深化改革,在管理上做足文章,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政府的职责就是服务 转变职能,服务“三农”,是内蒙古乡镇机构改革的主旋律。 从2003年以来,经过两轮改革,到今年4月底,全区苏木乡镇机构调整基本完成。其中,经过第二轮改革,苏木乡镇行政编制减少了8001名,精简27.1%;事业编制减少了13734名,精简42%。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在2005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为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旗县,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的副镇长金文柱向记者介绍,由几个乡镇合并成的薛家湾镇,镇领导现在有10多个。“原来光我们一个乡镇就有14个领导!现在我们的财政供养人员已经由原来的三、四百人,减到了现在的153人。” 人员和机构的精简基本完成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成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内容。 “现在,工作职责更明确了,就是服务型。”金文柱说,镇里将辖区内的农村区、矿区、市政区、城郊区四种区域给予不同定位,在农村区建设蔬菜基地,让农民增收;矿区主要是治理塌陷,搞搬迁;市政区主要搞美化绿化硬化、社区活动、宣传、卫生等;城郊区则是重点发展肉禽蛋奶。“现在人不够,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太少了。” “过去我们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现在则是服务。”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由两个半乡合并到一起的新的大榆树乡的党委书记赵利森,与金文柱感同身受。 上午10点,拿起他的“世界风”手机给记者看,只见通话记录密密麻麻,从早上6点半开始已经有100多条了。 赵利森说,每天的电话都有300个左右,虽然是“集团号”,乡干部之间打电话免费,外边的电话接听一次只要5分到1角钱,但一个月下来也要300块钱左右。电话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像补贴什么时候领,农机具来了没有,甚至有两口子打架,邻里纠纷…… 合并后,大榆树乡的面积大了一倍,有550多平方公里,人口2.3万多,农民找乡政府办事相应地困难了一些。为了方便群众,乡里一是加强通讯联系,将乡领导和“三办”“五站”“一所”各主要负责人的电话,都张贴在各村的公告栏内,要求每天早8点到晚9点必须开机;二是,农民有急事,除电话联系外,每个行政村有代办点,乡政府有接待室,可当面办理。 在乡政府大院,正赶上办理身份证,一位在外打工的杨姓青年告诉记者:“现在有点什么情况,都能联系到乡干部,比前两年方便多了,挺好的!” 在乡政府的好几面墙上,绘有彩色的各类政务公开的内容。在接待处,记者遇见了参加“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活动、在大榆树乡服务的侯艳文。今年刚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小侯,对现在的工作比较满意。作为乡政府的窗口,他们不但要细致耐心地为群众讲解国家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农村低保等政策,还要将带着不同事由而来的群众领到相关部门。 “群众不管有什么事,只要先来找我们就行了。现在办起事来确实方便了许多。”侯艳文说。在这个便民窗口,一共5个人轮流值班,“周六、周日也要有人。”小侯向我们表示,两年服务期满后,希望能留在乡里工作。 从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两免一补”等各项补助款,到组织农民集体购买建造温室大棚的材料,从外地高薪聘请科技人员为农民免费培训、指导,到大棚蔬菜销售时还要派出乡里的保温车免费服务……这些都成为现在大榆树乡政府的日常工作。 在赵利森看来,乡里现在的主要工作无非是五大块:落实政策、调整结构、科技培训、防灾减灾和招商引资。 原来的“七站”、“八所”合并成现在的“三办”、“五站”、“一所”,即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业办,农业综合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林业站、社会事务站、畜牧兽医站,以及国土资源管理所,乡镇工作人员由70多精简到48。原来紧张的经费状况有所缓解,但赵利森仍坦言“手头有点紧”:“如果那40万来的话,基本上就够了。” 他说的“40万”,是指自治区今年确定的苏木乡镇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标准中的一项。自治区财政厅、党委组织部、编办联合制定了这一标准,具体为: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镇和中心苏木乡镇为40万元,一般苏木乡镇为30万元,较小苏木乡镇为25万元。现在,大部分旗县都制定了苏木乡镇公用经费定额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 机构精简后,苏木乡镇的服务半径普遍增大,就拿与蒙古国相邻的额济纳旗来说,面积有11.5万平方公里,比江苏省的面积还要大将近1平方公里,人口仅2万多,只辖5个苏木乡镇,其中最大的东风镇面积有2.4万平方公里,比北京(1.68万平方公里)还要大近一半,却只有118人。这就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因此进一步增加投入,以免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就成了必然。 据介绍,今年内蒙古将拿出10多亿元的转移支付,确保基层政权运转。在此前的“十五”期间,实施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自治区和盟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5.2亿元,不仅弥补了收入缺口,而且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基层财力,保证了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第三步改革”全面启动 目前,我国农村继家庭承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又进入“第三步”改革的新阶段: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今年4月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推进全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进行了统一部署,具体有5项专项改革和3项改革调研,目前改革的重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5项专项改革中,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苏木乡镇撤并和人员重新定岗工作,目前自治区已全部批复12个盟市、100个旗县(市、区)的改革试点方案;县乡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有83个旗县(区)全面推行了“乡财县管”,7个旗县(区)选择部分乡镇进行改革试点。村级财务全面实施了“村财民理乡代管”;以县为主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有95个旗县(区)完成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各盟市普遍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全面推行了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和增长机制;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引向深入,从今年起,对农牧工承担的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收费予以免除;农村牧区卫生改革收到明显成效,全区规划调整了卫生院布局,基本实现了卫生院的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逐步扩大。 在2005年开始实行“镇财旗管”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财政局副局长史文英说,这一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县乡(旗镇)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了“四个管住”,即管住了各个乡镇乱收费、乱花钱、乱进人、乱举债,提高了县乡(旗镇)的财政管理水平。 据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关洪涛介绍,在今年全区正式推开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前,呼和浩特的全部乡镇,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等地的部分旗县已先后开展了“乡财县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改革试点。这些地区的改革证明,“乡财县管”后,规范了苏木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防范和化解了苏木乡镇债务风险,促进了县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