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保持政策持续性防止投资信贷反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9:34 金融时报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银行家信心指数继续回落,银行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担忧增加。超过6成银行家对当前经济运行持偏热看法,银行家信心指数继续深幅下降至43.8%,逼近2004年第二季度42.4%的历史最低值。信心指数降至50%的水平以下,意味着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此外,银行家对下季度预期较差,预测今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过热”或“偏热”的银行家占比高达46.1%,为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值,表明银行家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担忧增加。

  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在改善,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8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1.5%,与1至7月份期间30.5%的扩张速度相比明显放缓,同时也是自2004年12月以来,单月增幅最低的一个月。当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9%,而7月份和6月份的增幅均为18.4%。上述数据表明,此前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紧缩举措,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我国经济的“过热”状况。

  但是,货币供应和银行贷款仍迅速增长:8月份M2同比增长仍高于央行16%的目标,1-8月新增贷款总计2.54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全年2.50万亿元的指标。8月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40亿元,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同比少增755亿元,显然信贷的压缩是以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为主,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然偏快,这可能潜存着部分“短借长贷”的投资贷款发放。另外,金融机构并没有因为此前的一系列紧缩措施而资金匮乏,目前市场上流动性依然过剩。因此说,经济偏热的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5个多月来的宏观调控也只是初战告捷,我们有必要及早防止新一轮投资反弹的死灰复燃。更令人不安的是,贸易顺差大幅上升至188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纪录,比一年前增长了77%。并且,物价形势也并非全无隐忧。CPI数据因权重问题,一向为各方所诟病,

房价的大幅上涨更是不计在CPI之内。假如把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住宅购买价格计入CPI,相应减少食品、服装的权重,粗略匡算,2005年CPI上涨将是3%,而非1.8%。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投资、流动性泛滥和巨额贸易顺差上,而这三大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的。况且当前投资增长过快趋势得到初步抑制只是得益于强硬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以及货币信贷政策的影响。如果未来巨额贸易顺差持续下去,在央行不能完全对冲外汇占款的情况下,必然会为银行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从而为投资继续提供大量廉价资金。也就是说,7、8月份投资与信贷的数据趋弱,只表明投资热只是暂时得到改善,若导致经济过热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过度投资的问题还会重新出现。所以说,短暂的数据回落不能说明问题,把好流动性闸门仍是金融宏观调控的关键。

  毫无疑问,解决当前经济仍然过热的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事实上,为了回收流动性,两周前央行就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加大了回笼资金力度。9月12日和14日央行共发行了1500亿元央行票据,并进行了1050亿元正回购操作,对冲到期央行票据和正回购1800亿元后,净回笼资金750亿元,为9周以来的最大回笼量。9月19日和21日央行又发行了950亿元央行票据,并进行了950亿元正回购操作,对冲到期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1500亿元后,净回笼资金400亿元。市场人士认为,在“十一”长假前一周还保持这样的操作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有业内人士建议,央行在大力回收流动性的同时,应大幅降低中长期存款利率以及设定一个较高的中长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此外,银监会应设定一个较高的中长期存款存贷比和资产负债管理比例,将商业银行支持投资贷款的资金来源彻底釜底抽薪。同时,还要对商业银行“短借长贷”的行为进行大力监管。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贷款。

  配合这些政策,还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以吸收商业银行的大量短期负债。尤其要尽快改变商业银行以存贷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现状,抑制商业银行因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信贷冲动。

  另外,政府应增加公共投入,对教育、卫生以及中西部地区公共设施投入,带动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在

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企业产品升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从而减轻央行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的紧缩措施仍将是未来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当然,市场人士分析指出:10月份资金面还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工行等大盘股的发行可能对资金面造成较大影响,三季度各项宏观经济金融数据必然对管理层宏观调控具体措施产生影响,10月下旬

美联储加息与否也将再次牵动市场神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