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怪胎京育中心配送垄断之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7:02 新京报
这家由个人控股的企业,既面临垄断高价的争议,也面临“受托”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质疑 -核心提示 在学生营养餐制作的始端,京育中心一直垄断着原材料的配送,北京市教委的设想是,对营养餐的质量把关,并将供货成本降到最低,减轻学生负担。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标榜“同等质量价格最低”的私人控股企业,多有产品高出市场价格,被业界质疑存有“暴利”。 另一方面,这个企业备受争议的还在于“半商半官”的身份,其受托行使部分行政权被有关专家认定没有法律依据。 本报记者 杨继斌 北京报道 王清霞和她领导的京育中心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京育中心,全称为北京京育学生营养餐饮管理服务中心,全市30余万份学生营养餐主要原材料均出于此。 垄断配送背后,多有供餐企业对京育中心不满,认为其供货价格过高,存在“暴利”。 “京育提供的原材料至少高出市场价格10%以上。”北京呀咪呀咪学生营养餐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呀咪呀咪公司)总经理孙海明说。今年9月初,多家学生餐公司老总受访时表示,京育所供原材料价格过高,并多次反映到教委。 对此,北京市学生营养餐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肖燕平认为“并不属实”,统一供货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还降低了学生经济负担。 有关京育的另一争议是其“半商半官”的身份:这个由私人控股的垄断企业受学生营养餐办公室委托,行使多项行政管理职能。 “就像个怪胎。”王清霞多次提到京育的身份尴尬,但在她看来,京育中心为学生营养餐的安全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此种模式符合实际。 学生营养餐统一货源 在肖燕平看来,京育统一供货的目的是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其供货价格是最低的。 “我大不了不做营养餐了!”8月底的一天,孙海明对着电话大喊,随即挂断了电话。 电话的另一头是王清霞。双方的争论源于营养餐原材料集中采购。 今年7月31日,在营养餐办公室和京育中心要求下,孙海明与京育中心签订了购买米面粮油等全部材料的合同。 临近开学送餐时,孙海明所在的呀咪呀咪公司并未从京育中心进货,对方便把原来的9个《封闭营养餐货车通行证》扣下了5个。这引起了孙海明的不满。 实际上,按照北京市学生营养餐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在2000年京育中心成立之时,便要求所有供餐企业必须从京育中心统一购买原材料。 据营养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肖燕平介绍,京育中心成立之前,北京曾发生多起学生食品中毒事件,均因为企业采用了劣质原材料,“统一进货是为了规范供餐企业的进货渠道,保证孩子们的食品卫生安全。” 按照学生营养餐办公室和各供餐企业签订的协议,如果供餐企业没有到京育中心采购,需要向学生营养餐办公室支付5000元到20000元的违约金,甚至被取消送餐资格。 事实是,包括北京呀咪呀咪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并没有从京育进货。京育方面的说法是,8年来,呀咪呀咪从京育进货不过万元。 “我们并没有按协议来给企业罚款、取消供餐资格。”9月6日,肖燕平在市教委的办公室向记者介绍,目前基本上是政策要求和引导统一进货渠道,但没有完全强制,但从今年开始将严格起来。 在他看来,京育中心统一供货的另一好外是降低学生经济负担,因为这里提供的原材料价格是最低的。 垄断下的“贵贱”之争 记者调查部分同类同品牌、同型号商品显示,京育中心价格普遍比粮油市场上要高。 而在送餐公司看来,京育垄断原材料,不仅没有降低原材料价格,反而比市场上贵了不少。 “京育的价格太贵了。”孙海明说,这是呀咪呀咪不愿从京育进货的主要原因。按其说法,他从其他地方进同样的东西,几乎比京育供货价格便宜20%. 呀咪呀咪、颐澳、都丽梦是北京三大学生营养餐企业,三家占据着10%的营养餐市场。 颐澳总经理刘桐和都丽梦总经理张立强也支持孙海明的看法,刘桐说从市场上买的猪排骨,比京育供给的还要新鲜,价格还便宜。 肖燕平表示,学生营养餐办公室曾多次接到这方面投诉。今年开学时,孙海明便拿着京育报价单,当面找他来反映原材料价格过高的问题。 “他们的反映站不住脚。”肖燕平说,他对前来反映价高的企业说,只要他们能找到同样质量、而价格更低的进货渠道,京育一定从那里进货,“但是,这些企业却找不到。” 王清霞提供的说法是,京育所供商品是“同等质量中价格最便宜的,或者同等价格中质量最好的。” 记者调查部分同类同品牌、同型号商品显示,京育中心的价格比很多粮油市场上要高(详见表格)。 一个巧合是,9月上旬,记者将企业对价格的不满反馈给王清霞,9月20日,京育将一份“促销通知”传真给51家供餐企业,表示对5种产品降价促销,其中“去皮前尖2号肉”由原来的13.6元/公斤降为12.4元/公斤。 送餐企业反映,这是一年多来首次对部分商品降价。 “降价只是凭感觉,并无特别意义。”9月21日,王清霞说。对于记者调查京育部分商品的供货价格要高于市场上的价格时,她坚持不予答复。 对于如此多的企业反映京育供货价格过高,她的解释是,京育中心从不给回扣,造成采购员不满,企业进货也无法赊账,这些都演变为部分送餐企业对京育的“误会”。 京育的“账本” 照此计算,京育中心所卖大米的利润平均每斤约为0.1元,已经达到此前王清霞所说的“暴利水平”。 “其实京育本来就没赚钱。”9月7日和8日,王清霞两次受访时一再强调,京育中心每年的盈利,连一家供餐5000份的企业都比不上。 而在供餐公司的眼里,京育则是利益链条中最赚钱的一环。按照业内的计算,每天约有35万名学生用营养餐,按照每份成本3元算,每天的原材料成本也在100万左右,一年按照180天上课时间计算,原材料的总额在两亿左右。 王清霞否认垄断给京育带来了暴利,她说自己是当成慈善事业来做的。 “很多公司并不从我们这进货。”9月7日,王清霞说,公司成立已7年,经济一直比较紧张,她办公室去年才装了空调。之后的两天,王清霞前后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两个不同版本的“进账收入”。 “如果大米每斤赚一毛钱就是暴利了。”9月7日,王清霞说,京育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米,而每斤大米她只赚3分钱,每月约供应600吨大米,一年下来也就赚30余万。 9月8日,在京育中心,王清霞向记者纠正,“一袋大米(50公斤)就赚1毛多钱,除去运输费等等,一点都不赚。” 照此计算,京育中心每月卖600吨大米的毛收入仅为2400元,折合每天才收入80块钱。 “一年下来能保障正常运转就行了。”王清霞说,一年的收入为170万,而员工工资、冷库电费、水费分别为96万、48万、4万。按其算法,前述的“糊涂账”已做到收支大体相当。 实际上,京育中心大米的利润,远比王清霞所称的要高。 9月22日,为京育中心供应“八五八”大米的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粮油加工总厂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去年10月到今年8月份的供货价格是1.26元/斤,今年8月份,每斤的供货价格便涨到1.38元/斤。 据其介绍,该单位平均每星期发货150吨,京育需负责运费,每斤的运费约为0.11元。 照此计算,以八月份为界,上述大米到达京育每斤的成本应该为1.37元和1.49元。 各送餐企业介绍,今年8月前,京育中心曾以每斤1.42元、1.48元、1.52元的价格卖过,今年8月后,涨到了1.59元/斤。 实际上,照此计算,京育中心所卖大米的利润平均每斤约为0.1元,已经达到此前王清霞所说的“暴利水平”,仅大米一项,京育每个月的纯利润就有12万元。 一组数据是,据人民网报道,在2004年,京育中心已形成9类120个单品种原材料配送的规模,全年为定点生产单位配送大米4000吨、面400吨、猪肉500吨、鸡肉500吨、各式一次性餐盒800万只。 9月22日,记者将上述调查结果再次反馈给王清霞和肖燕平,王清霞回应:“赚多少是公司的事情,没有人有权利限定我的公司一斤大米只赚多少。” 北京市营养餐办公室副主任肖燕平认为:“大米定价是公司行为,营养餐办公室没有权去管理。”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京育统一供货的背后,并不提供“利薄”的蔬菜。 “曾经做过半年,就做不下去了。”王清霞的解释是,蔬菜不容易保鲜,这样,早晚的价差非常大,利润比较薄,而一些企业往往愿意晚上去市场上收购低价蔬菜。 在肖燕平看来,蔬菜的差价小,质量好的蔬菜和质量坏的蔬菜价格差不大,这就意味着,“供应蔬菜利润不大。” 在业内看来,相比米面,坏蔬菜更容易导致卫生安全隐患。 京育官商“双面” 成立之初,京育中心这个私人控股企业就“受托”承担了部分“行政职能”,多位行政法专家均认为没有法律依据。 “我一直不知道京育到底是一级政府部门,还是一家企业。”北京颐澳公司总经理刘桐说,说是政府部门却一直在赚钱,说是企业却行使多项政府职能。 工商资料显示:京育中心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王清霞出资306000元,占总股本51%,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出资294000元,占总股本49%. 成立之初,京育中心这个私人控股企业就“受托”承担了部分“行政职能”,除其合法性受质疑外,业界还质疑此做法已演变成京育利益垄断的工具。 1999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负责推行学生营养餐工作,遂设立了北京市学生营养餐管理办公室,“非常设机构,没有编制,整个办公室只有肖燕平一人。” “肖老师平时主要忙高校绿化的工作。学生营养餐的事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就把北京市学生营养餐管理办公室的一部分权力委托给了京育中心。”王清霞说。 京育中心在网站等宣传材料中给出自己的地位是,“京育中心隶属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受后勤处管理和领导。” 王清霞介绍,每年供餐企业的评优、补贴奖励考核、发放等均由京育中心实施,而且,如果供餐企业不从京育订货,轻者取消评优授奖权利,重者则可以取消送餐资格。 京育中心行使的另一项权利是发放通行证。 因很多送餐企业在五环外,为方便送餐,北京市交管局专门颁发了专供运送学生营养餐货车使用的通行证,这个通行证的发放也控制在京育中心。 “买的原材料数量多,就多给。”送餐企业的老总们表示,很多企业常常为通行证和京育发生争执。 “如果你不去京育进货,我就不支持你,该给通行证的时候,少给你几张。”肖燕平认为,并非强制从京育进货,但进货的多少意味着获得支持的程度,对于进货少的企业,“你就别送这么多份营养餐了”。 王清霞说,自己从来没用《通行证》卡过供餐企业,主要是交管局给予的《通行证》太少了,目前仅有250个证。 “我们的公司,就像个怪胎。”王清霞认为,作为一家企业,他们一直在帮政府履行一些职责,却没有获得政府任何补助。 事实上,这家个人控股的企业,一直享受着政府的资金支持。 肖燕平介绍,6年来,政府先后共给京育资金支持300万,尚不包括北京市教委给该公司免费提供的冷库、厂房、车辆等固定资产投资。 “这是为了降低京育的运作成本,从而降低学生餐的成本。”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认为,这些硬件设施是借给京育免费使用的,并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肖燕平认为,京育的地位没有任何问题:“这不过是把政府不能管的事情交给企业管理而已。” 对行政权力“委托”给企业行使,多位行政法专家均认为没有法律依据。北京大学行政法专家沈岿副教授说:“政府机关把自己的行政权委托给企业,尤其是这家企业有可能为自己谋利,原则上是绝对不可以的。” 一笔专项资金的使用 供餐企业说“京育奖励的是从它那里购买原材料多的企业。”周舜武认为,这笔政府的拨款,不能用来要挟企业。 京育中心还替学生营养餐办公室管理了另一件大事:管理和分配营养餐专项资金。 从2000年开始,北京市政府每年拨付专款开展学生营养餐工作,少则200万,多则500万。 这笔专款的来历是,1999年12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在一份提交给北京市委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学生营养餐属于政策性微利行业,呼吁市政府应对学生营养餐企业给予免税扶持,以巩固和发展学生营养餐事业。 北京市委研究后认为,免税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于是,当时主管学生营养餐的副市长林文漪,批示从财政拨款300万元给北京市教育营养餐工作办公室。 9月8日,记者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获得时任副市长林文漪的批示:“改免为补,可以提出一种按供餐数量给予企业一些经费支持。” 批示中明确指出:资金由学生营养餐管理办公室提出使用方案并负责具体操作。 据学生营养餐办公室副主任肖燕平介绍,这部分款项的使用主要由京育中心实施,但需要营养餐办公室批复。 “必须申明两点,”肖燕平解释说,“第一,不是补贴到孩子嘴里。第二,不能直接用于企业生产。” 他认为北京市政府的这笔拨款,主要是用来“推动、宣传、鼓励”学生营养餐事业。 “此外,我们每年会选择25%的企业进行奖励。”肖燕平说。政府的补贴是以奖励的形式,给做得好的企业,约有1/3的拨款奖励给了企业。“ “但我们没有见到这笔钱。”刘桐说,他认为他的公司从供餐数量上肯定具备了获奖资格,但向京育购买原材料太少,“京育奖励的是从它那里购买原材料多的企业。” 学生营养餐公司另一巨头企业北京呀咪呀咪公司总经理孙海明也表示,已很多年没有见到过京育的资金奖励了。 8月31日,一直关注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北京市前政协常委、原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周舜武认为,这笔政府的拨款,不能用来要挟企业。 将由官方控股 杜松彭介绍,将注册资本由60万增资到500万,并做出规定,由市教委下属的教育技术设备中心控股。 在原材料的供给上,有没有可能建立两家以上企业,打破目前的垄断? 京育中心总经理王清霞给出了一个充分的理由是,目前京育尚不挣钱,再建立一家,两家肯定都会活不下去,尽管这个市场蛋糕至少有2亿元以上。 与此相关,能否去掉京育中心这一原材料转运基地,比如各项原材料通过招投标确立几家公司,由各供餐企业直接和生产企业接洽? 对此,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认为,不去强制执行统一送货,光靠监管,很难确保这些送餐公司购买原材料的质量,为了保证学生营养餐的质量,需要京育把好原材料关。 “统一供货还可以防止送餐企业去小地摊上买劣质品食物。”肖燕平介绍。 据北京市学生营养餐研究中心高影君副主任介绍,上海市政府对于学生营养餐原材料,主要是控制蔬菜的质量,是由政府划一片菜地,企业自己去购买,肉、大米都是企业自己选择。 中国开展学生营养餐最早的杭州市,供货也是由企业自己做主,政府只负责监督和管理,成都等地和杭州类似。 目前,京育中心正酝酿增资扩股。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介绍,将注册资本由60万增资到500万,并做出规定,由市教委下属的教育技术设备中心控股。 王清霞介绍,已有人向她表达了投资意向。 “投资者必须当成慈善事业来做。”杜松彭副主任认为,投资者要么做好多年不分红的准备,要么就看中长远利润。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