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成本驱动型外商投资即将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 00:5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延春 见习记者 张延龙 北京、上海报道

  顺着泥泞的田间小路,一台毛纺机,搬进了空荡荡的大礼堂,广东东莞雁田工业区的第一间工厂——正信毛纺厂就诞生了。那一年,是1980年。20多年里,靠着寻找雁田籍的港台商人,380家外资企业被“拉”进了雁田工业区。那时候,雁田对外资“来者不拒”。

  现在,10-20万美元的小加工厂,已经在这里不受欢迎,以前进入的小厂子也关闭了,有的正被大企业并购重组。“产业链短,就业贡献不大,污染又严重的来料加工型外资不太感兴趣了。”刚从雁田工业区考察回来的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必亮说。

  这不仅仅发生在东莞雁田。宁波保税区办公室主任陈贞新说,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他们在规划发展的产业上也会有一些限制,在新项目上会进行选择,比较倾向于那些高技术、高竞争力的产业。

  中国对待外资的观念已经出现了改变。与此同时,外商投资自身的结构也正在调整之中。沿海低端制造业的外商投资开始退潮,并转移到东南亚或者西部其他地方。

  外商投资中国的规模随之下降。9月15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当月,外商实际投入金额同比下降8.49%。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下降。

  但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说,服务业等新领域的引资将使中国迎来第二波吸引外资高潮期。一家投行研究人员甚至判断:这波高潮将在两年后到来。

  投资改道

  在雁田工业区,态度的变化对外资影响并不致命,其实东莞成本上升使这种低端的企业已无法生存。

  一些小工厂顶不住

能源、人力、土地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搬到了安徽、江西等内地区域或者远走越南、印度等国家。一家做小五金的外资企业已将800平方米厂房的大部分转租出去,留下两三名员工看守。

  胡必亮说:“成本上升,土地紧张,能源短缺,沿海一带外资竞争非常激烈。那些传统的鞋帽、箱包等低水平的加工型外资企业逐渐被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外资企业挤走了。”雁田工业区的外资数量在下降,但税收并没有减少。

  和雁田工业区一样,其他地区成本导向型的外资企业日子开始难过起来。

  深圳有不少厂房在等着出租。“深圳一些开发区,不少职工宿舍都没有人住,冒烟的厂房好像消失了,民工潮的景象看不见了。”北京一家投行研究人员蔡先生说。

  “有一些低技术、低利润、低效益的机械制造类、加工贸易类和做配套的企业开始从开发区撤出。”陈贞新说,除开发区土地价格上涨较快之外,劳动力的成本也有很大的上升,“在前些年企业在保险方面往往不会付出什么成本,现在必须要给工人买各类保险,每人每月就要多出三四百元,劳动力成本几乎上涨了50%。”

  蔡先生说:“东莞几个主要为adidas、耐克生产的鞋厂为了降低成本,前两年就开始把工厂牵往越南了。”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告诉记者,两年前国家对开发区进行突击整顿严格了土地税收等政策,片面追求账面经济增长的情况有所遏制,外资出现暂短的停顿期,现在外资下降是滞后的反应。

  金伯生的研究也表明,成本导向型的外商投资时代即将结束了。工资升高,能源和土地价格上升,

汇率上升,这可能意味着从中国出口的消费品价格优势减弱。

  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也表示,主要靠出口退税赢利的那些低附加值的外资企业搬到国外了也不可惜。

  青岛市投资促进机构一位负责人表示,以前,利用外资干部都有指标,大家抢外商;现在,“都开始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不再为引进外资而引进外资了。”

  近期,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降耗、环保指标,正在刮起“清理风暴”。这不仅涉及内资企业,也波及外企。一些诸如铅酸蓄电池等产业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

  一些“厌恶风险”的外资企业,也采取观望态度。一些日本企业采取了“1+1”政策:在中国建一个厂,同时在其他国家也建相应的厂房。

  德固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德恩(Eric Baden)先生说:可以肯定,那些技术工艺落后、污染大的外资企业将不再受中国欢迎了。更坏的结果是,将遭到拒绝。

  不过,外资下降也不单是这些撤离企业的因素,一些开发区人员反映,即使一些高端产业的外资企业,由于预期世界经济明年减速,也收缩了部分增资计划。

  外资“置换期”

  外资被认为在升级换代,今年是“标志性”的一年。

  “关闭的小加工厂厂房腾出来建医院,建学校,建起了工艺先进,资金、技术密集度的大项目。”胡必亮说,金融类、

房地产类、通关服务类外资进入的比例增加相当快。

  “过不了几年,雁田将成为深圳服务业的大后方。”胡必亮说。

  如果说,过去20年,“三来一补”的简单加工型外资使雁田镇从农村变成了工业区,那么,现在的产业升级正使雁田正从工业区转型为珠三角地区的大都市圈。

  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经从1992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603亿美元,但7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了工业领域,只有20%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领域。

  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第三产业的引资增长迅速。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六成外资投入第三产业。在上海,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47.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4%,增幅高出全市28.7个百分点。

  金伯生说,服务业等新领域外商投资由于政策和开放度还有待启动,吸引外资暂时进入“调整期”。但这种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置换期”时间不会太久。“我们损失的是一两年利用外资的账面数字。两年后高质量外资依然将高增长。”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前不久在一个管理论坛上表示,低附加值外资走了,正好“腾笼换鸟”,推进产业升级。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政府部门已经加快了新领域吸引外资的政策制定,服务外包业务、研发中心等政策正在制定中。商务部外资司有关人士表示,我国未来5年引资重点,向研发、融投资、综合物流、运营总部、专业服务、售后服务、国际采购周转、转口等服务业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室研究员于立新告诉记者,近两年,可以说是向新阶段调整的过渡期。中国利用外资正从第一个阶段转入第二个阶段。

  于立新认为,1978到90年代,国家出台的引资政策都在鼓励外资进入制造业方面,比如土地、税收优惠、人力成本等,结果是中国变成“世界工厂”。而第二个阶段则关注第三产业的利用外资,国家将出台系列配套的鼓励政策,改变服务业外资进入滞后的状况。

  但一位国际投行的研究人员秦女士认为,中国工业正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其实第一阶段的引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趋势转变。第一阶段的引资还将继续,正从出口导向型向进口替代型转变。

  统计之惑

  “不能看几个月的数据,要看全年的数据。” 金伯生说。商务部公布的大部分是制造业的引资情况,数据年底还要修订。

  其实,中国吸引外资数额减少主要是“绿地”投资的减少。不过,这种方式,外资已经不喜欢了。而外资青睐的一些新的投资方式却并没有体现在此次公布的数据里面。“比如股权投资,私募基金参股,信用投资,管理技术投资,这些是很难统计上来的。”国际投行的一位人士说。

  利用外资的渠道已经多元化,中国外资的统计方式并没有相应调整。

  去年,商务部曾报告2005年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为603亿美元,下降0.5%,但两个月后,总额向上修正至724亿美元。新数据包括了金融领域吸收外资的规模。从去年以来,海外银行在中国多家银行入股的情况开始增多。

  制造业统计是下降了,但是加上金融类的外资去年准确说上升了19.42%。

  即使房地产领域,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资纳入了商务部外资统计范围,而一些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境外资本:比如以贸易项下名义进入以规避资本管制的境外资本,显然无法在统计中得到反映。

  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人士也反映,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部门认可的外资流入统计数据与外管局询证统计外资数差距较大。而外商投资中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体的投资方式,没有明确列入统计系统,造成外资流入统计数据不完整。

  目前,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改革协调统计问题。

  一个新的迹象是,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8月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11%,而同期中国技术引进金额,却同比增长55.3%。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8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