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央行调查显示:中国中低收入者感到压力增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7:29 金羊网-羊城晚报

  生活必需品价格涨不停,央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低收入者感到压力增大

  北京今天消息 据今天《中国青年报》报道:“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在今年7月18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这样判断上半年中国的价格形势。然而在很多人眼中,过去的半年,似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从5月20日起,北京市出租车每公里价格从1.6元调至2.0元,上海、沈阳、大连等地的出租车运营价格也先后调高;6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全国企业用电每度上调2.494分钱,上海、江西、重庆等地区居民用电也将上调;8月22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今年年底全国所有城镇都将开征污水处理费,原则上每吨污水收费0.8元。与此同时,老百姓的菜篮子也在不断上涨。在一些地方,青菜被卖到两三元一斤。

  对于价格上涨,人们反应强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2882人参与)显示,53.3%的人表示目前生活用品的价格“偏高,但仍可承受”,39.7%的人则表示已经难以承受。

  央行9月13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今年以来,认为“物价过高”的人所占比例不断攀升,而物价满意指数则是跌至2005年以来的谷底,达-14%。对价格的未来走向,人们也多持悲观态度。调查显示,86.7%的人预计,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价格肯定还会上涨。

  为什么在上半年GDP增长10.9%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仅1.3%的涨幅,就让人们反应如此强烈?其原因可能在于,上涨的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以今年8月为例,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仅上涨了1.3%,但是具体到品种可以发现,居住类水、电、燃料上涨了5.6%,粮食价格、医疗保健服务均上涨了3.1%。这些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幅度,是总体价格指数上涨幅度的2~4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徐连仲近日撰文指出,今年上半年,价格总水平涨幅虽较前两年继续减小,在前两年大幅度上涨的粮食、主要副食品、燃料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新增加的居民生活所必需的服务价格以及鲜菜、鲜果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支出负担。

  与此同时,

房价上涨、教育支出上涨并不能很好地在消费价格指数中得以体现。

  食品、服装、交通费、电讯费、医疗药品费、教育费、水电气费、房租、

物业费等生活必需品支出,常被称为“刚性支出”,是家庭维持生计起码的消费。这些支出项目价格的上涨,即便是看起来幅度不大的上涨,对低收入者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支出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用于此。

  央行的调查就显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认为“物价过高”的占16.4%,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家庭中,这一比例达到45.5%。

  可以看出,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生活必需品中,多数是被企业垄断经营、由政府控制或指导的价格。

  “公共政策应该是谋求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应该是价格的提高———从国内最高到向全球最高‘看齐’,向百姓的承受极限发起挑战。”有人这样评论。

  (唐勇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