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国民幸福指数引起政府关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8:5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日前表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民生、人文等方面的需求—— 本报记者 赵晓霞 幸福指数为何追不上GDP增速 “孩子拿到大学通知书,我最高兴,也最幸福。”看到孩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那份惊喜,至今仍清晰地留在山西泥河乡农民老闫的心里。 在北京中关村某公司任职的小彭月薪马上突破万元,研究生毕业两年的他,已是有房一族,“幸福离我还很远。”小彭顿了一下说。他认为,工作压力大、业余生活乏味等冲淡了高薪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同时,“我幸福吗”这样的问题却困扰着很多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幸福,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另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 对“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为何追不上GDP增速”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沈杰认为,最近10年,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地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在社会心理方面,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的需求层次正在提升,需求得到满足的标准也相对提高;而由于资源的相对短缺和竞争的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都影响着幸福感受。 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感是一种进步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总的来看虽然有点简单,但这件事做起来总比不做强。”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 他告诉记者,GDP本身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指标,但是凡事以GDP挂帅就不对了。GDP上去了,生存环境反倒变差了,空气污染、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开始显现。现有的“硬指标”已无法反映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态差别,“回头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感,这是一种进步”。 “幸福指数如果作为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内容,它将有助于促进政府工作职能发生新的转变。”沈杰表示,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是政府工作的原有职能,如果以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成就检测指标的话,无疑会使政府把对人民幸福感的重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从而充分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取向。 “在当前这个时期,提出对于幸福指数的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说,比对于幸福指数的具体测量本身更有意义,因为它表明了政府工作理念的一次深刻转型。”沈杰说。 “避免‘幸福指数’简单化” “幸福指数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不会立竿见影,需要一代代人努力。”程国栋说,“需要注意的是,幸福指数这个指标一定要科学、合理。我最担心的是,将‘幸福指数’搞成一阵风,各级政府应实实在在地考虑老百姓的幸福感觉。” 沈杰和程国栋一样,认为对“幸福指数”的应用要更科学一些,“首先应该避免‘幸福指数’的简单化”。他告诉记者,“对于幸福的理解,实际上涉及到了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或价值观研究等领域,因此,绝非一份调查问卷和一个心理量表就能胜任的。”其次,如果将幸福指数作为一项发展指标的话,不能单一维度、单一层面、单一时段地看待,尤其是不能将其当作评价发展进步的唯一标准。 在沈杰看来,处理好GDP与幸福指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目前尤为重要,与防止“GDP至上”的倾向一样,同样应该避免“幸福指数崇拜”。“强调发展观并非就要在GDP与幸福指数之间作一种非此及彼的选择,而是意在说明,关怀幸福证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丰富了。绝非认为GDP不再重要,毕竟如果GDP不达到一定高度,就不可能出现追求幸福感的自觉。” 解决人们的幸福问题,自然离不开政府,“人民政府就是为了人民幸福的。”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李崇富认为,在当前的中国,解决人们的幸福问题,政府依然是主导,“政府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李崇富表示,政府既要重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老百姓的幸福提供物质基础,还要在民主政治和文化方面多做努力,兼顾到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