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把科学发展理念贯彻到政府经济工作各个领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08: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吕祖善

  内容提要

  政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关键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政府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努力实现由主要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目标向主要追求发展的质量效益目标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实现经济发展转变。应善于运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难题,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

  政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社会结构加速变动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制约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关键是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政府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

  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将科学发展的理念体现在政府工作目标的确定上。对于经济工作而言,就是要努力实现由主要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目标向主要追求发展的质量效益目标的根本转变。

  在保持GDP平稳增长的同时,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运行很难实现良性循环。但经济增长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政府保持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的能力,与财政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政府没有较强的可支配财力,就无法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无法真正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需要更多地关注和追求城乡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应更加注重激发和保护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让潜在的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使人民群众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发展致富;更加注重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坚持把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坚持招商选资,着重发挥引进资本在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坚决控制高消耗、重污染项目。

  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大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一些地方,尽管群众的收入增加了,但安全感和幸福感并没有相应增加,生活质量未能得到大的改善。应切实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幸福不幸福作为衡量政府经济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不仅要解决群众的经济富裕问题,还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提高即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经济增长的成本意识,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浙江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容量有限的省份,必须痛下决心,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和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解决突出的行业性、区域性污染问题;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目标的硬约束,改变过去重产业规划、轻资源要素和环境容量的做法,切实按照资源要素供给情况和环境容量来制订和实施规划,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和责任,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把增长方式转变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粗放的增长方式是当前制约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能否在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实效,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此,应把推动增长方式转变作为当前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转变。

  把推动结构优化作为关键环节。如何把握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之间的关系,是对政府驾驭经济能力的挑战与考验。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关键是把结构优化这个牛鼻子抓住抓好,特别是充分发挥优化投资结构这个杠杆,推动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增长。这既可以为即期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又可以通过增量带存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需求稳定增长与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在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等方面下功夫。应加快构筑集聚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把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资源向创新平台和载体倾斜,建设和发展一批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区域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依托平台的有效机制;努力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手段,深入实施

知识产权战略,使集聚起来的创新要素发挥最大效能;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多形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健全技术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技术和资本有机融合,促使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硬性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降低

能源消耗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的目标要求,必须把这一要求作为硬任务抓实抓好。应逐年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为本、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技术创新、强化管理和结构调整多管齐下,经济、法律、科技、行政手段综合运用,不断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工作,积极推进土地、水等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完善和实施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污染物排放等标准,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执法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其根源仍然是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归根结底要靠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善于运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难题,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使体制机制创新成为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当前存在的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特别是引导和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的有效手段还不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缺位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面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等艰巨任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显得愈来愈迫切。应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要看审批事项缩减的数量多少,更要看审批效能是否有切实的提高、方式是否透明规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使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更严格更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的效率更高;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着力解决财政资金“用多少”、“用在哪”和“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更好地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深化规划体制改革,提高规划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增强规划实施监督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重视构建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在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快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做好“吸纳集聚”和“延伸覆盖”两篇文章,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农民收入,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建立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坚持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生态经济先行,加大政策扶持,拓展区域合作,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异地脱贫,努力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调节收入分配,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学就医难等热点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利益表达和协调保障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安全生产监管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系,积极探索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完善保障决策贯彻落实的体制机制。坚决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和协调,加快构建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行政监督和行政问责制度,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体制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实力较强的县和中心镇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其权责不对称的问题较为突出,出现了所谓“看得见、管不了”现象。应按照提高行政效能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特别是增强乡镇政府在农村安全生产、土地监管、环境保护、公共卫生、

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和服务能力。

  (作者为浙江省省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