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江淮奇瑞“重组”谈判尚未展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11:2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亮 上海报道

  江淮汽车正在兴致勃勃地准备进入陌生的乘用车生产领域,但这家中国领先的商用车和汽车底盘制造商很快发现,它想从政府拿到“准入资格”变得比以往更加困难——中国政府在向新的汽车公司颁发牌照方面显得更加谨慎,因为整个行业目前已经明显过热。

  这使得江淮汽车可能与同在安徽省的另一家大型汽车公司奇瑞汽车以相互持股方式整合、前者得以借用后者生产目录的传言再度升温,但在上周两家公司否认了这种传言。

  地方政府在面对来自中央的调控面前表现出了不寻常的态度,以往他们总是站在当地企业一边,但这一次他们也积极推动奇瑞和江淮的重组。

   国内某大型汽车公司总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今后几年内汽车业的重组将会是一个大的趋势,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提高市场集中度、逐步解决中国汽车制造业小而散的局面。

  谈判并未展开

  “关于奇瑞和江淮重组事宜,安徽省政府的热情很高,从去年开始便一直在设计相关的方案,但两家企业本身一直不太愿意。”一位接近安徽省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

  上述人士对本报证实,由安徽省产权局牵头起草的一份奇瑞和江淮相互持股的方案,的确已经到了安徽省国资委,但这份方案目前并没有得到奇瑞和江淮两家企业的支持,真正的谈判也没有展开。

  G江汽(原“江淮汽车”)在9月14日发表澄清公告称:截至目前为止,公司并无报道中所称的与奇瑞汽车整合重组等计划。公司目前并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公司将严格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履行相应信息披露义务。

  G江汽董秘王敏对本报称:江淮暂时没有与包括奇瑞在内的任何汽车公司整合的计划。

  奇瑞相关高层也对本报否认了目前正在就“江淮和奇瑞重组并将相互持股”进行谈判,称“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情”。

  奇瑞汽车一位内部人士则对本报称:“公司内部目前没有任何关于此次并购的消息,最早也是从媒体上得知的。”

  之前有报道称,江淮的部分股份将折价转让给奇瑞,江淮的轿车项目将获准使用奇瑞汽车的汽车目录。与此同时,江淮将获得奇瑞汽车的部分股份,同时成为奇瑞汽车上市的发起人之一。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给江淮汽车的轿车项目解套;二是利好奇瑞汽车的上市改制。

  生不逢时的多元化

  奇瑞和江淮作为安徽省最大的两家汽车企业,正在努力进入彼此陌生的领域:除了江淮正在努力开拓乘用车制造,奇瑞也正在借重组一汽扬子打造奇瑞商用车,但在汽车业产能过剩、市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业内普遍不看好两家公司类似的多元化。

  “G江汽的转型会有一个过程,未来的目标商用车和乘用车比重是三七开。”江淮汽车一位中层对本报称,“关于MPV、SRV、SMPV项目目前都在稳步规划之中。”

  记者从江淮汽车内部获悉,第一款产品将是2.0及2.4排量的SRV车型,与韩国现代的SANTFE比较接近。

  “9月底10月初的上市策划中将会披露相关G江汽

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信息,可以明确和奇瑞无关。”G江汽董秘王敏说。

  显然,对目前专注商用车和底盘制造的江淮汽车而言,做大乘用车制造板块已成为G江汽战略性的选择,是志在必得。

  业内普遍的观点认为,江淮自主造乘用车并不缺资金和技术,它和奇瑞整合惟一的好处只是在于后者的牌照。这一点,和当年奇瑞无奈找到上汽,用后者的目录造车颇为相似。

  “今年全年将有150多款

新车进入乘用车市场,江淮的一款新车很难激起水花,它显然错过了进入乘用车行业的最佳时机。”一位熟悉江淮汽车的业内人士评价说。

  真实推手

  “安徽省政府在推动双方重组中的主导色彩非常明显。假如安徽省全心帮助江淮去获得整车目录的话,江淮进入轿车制造的途径会比现在顺利得多,但眼下的情形显然和以往对江淮一贯支持的力度不一致。”新华信咨询汽车事业部副总监孙木子说。

  他认为,一直在积极推动江淮与奇瑞整合的安徽省政府非常明白,假如江淮顺利得到整车目录,它与奇瑞整合的动力将大打折扣,这反而会为政府既定多年的整合构想设下门槛。

  “奇瑞是名气响但不赚钱,江淮是有钱但是名气不够,对于安徽省政府而言,一直在考虑如何把两者优势互补。”上述接近安徽省政府的消息人士称。

  “对于安徽省而言,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需不需要花大力气去打造两个商用车品牌、两个乘用车品牌,非常值得探讨。”他说。

  “即使没有上述层面的考虑,目前进入汽车业也已经非常困难,政府不再轻易批准新的乘用车项目。”Global Insight亚洲区技术分析师段诚武博士称。

  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力帆汽车“幸运”拿到整车目录被认为是最后进入这个行业的游戏者,之后包括江淮和

北汽福田在内的商用车公司进入乘用车领域则普遍遭遇障碍。

  “大企业重组与小企业被淘汰是大趋势。目前的迹象表明,政府正在灵活使用类似‘市场准入资质’这样的行政手段调控汽车业,以期改变散乱的现状,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特色的汽车业重组将是行政力量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操作模式。”段诚武博士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