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应对金融全球化风险我们该做些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3:23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卓尚进 戴磊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金融全球化也随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是当今各国普遍关注的课题。对于即将迎来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中国来说,如何利用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伴随而生的风险,更有着深远的意义。9月14日,第三届国际金融论坛年会专门设置了名为“风险与控制: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的议题,中外专家慷慨陈辞,为中国金融出谋划策。

  直面挑战,了解潜在的风险是制定正确对策的重要前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和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央行副行长苏宁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开宗明义:“金融全球化为各国加快发展和推进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金融全球化有利于投资者寻找最佳机会、金融机构发展壮大、金融创新成果普及推广,提高全球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各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的调整,促进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与金融全球化相伴随的大量短期资本流动可能加快金融风险的传播,引发金融动荡和危机,影响金融经济的安全和稳定。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则总结了金融开放后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带来的风险。首先,外资控制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在加大。截至2005年底,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54家营业机构。而从2007年起,单家外资机构持有中资银行20%股权比例的上限不再有效。外资银行可以通过持股和新设机构,迅速扩大在华市场份额。同时,我国金融机构在自身实力和经营管理上都处于弱势地位,而外资进入后,会产生巨大的“虚拟经济”及更大的压力,即便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分割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巨额财富。此外,中外银行对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这将体现在

信用卡、住房信贷、代客
理财
和私人银行等方面。中资银行可能面临资源和客户的流失,这方面要严防被外资垄断。

  Crosby国际银行控股公司主席TimothyBeardson肯定了在过渡期中国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措施是健康有效的。同时,他也提出了对中国监管机构的建议。在金融开放后,中国的商业银行陆续去海外上市。这时,充分了解并遵守国际准则意义重大。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对银行业的监管,一要超越国界,二要全面监管,三要在监管内容和方式上与国际接轨。他还提到,政府和银行应有清晰的界限,管理部门和国有银行要明确自身定位,如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这场比赛很难进行下去。

  一些发达国家已度过金融开放的关口,一些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这时,他国的经验教训尤为宝贵。日本信用评级社主席内海孚介绍了20年前日本金融开放中遇到的困难,中国有可能面临类似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上。内海孚强调,银行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同时还要有一个稳定正确的货币政策,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他同时告诫我们,走市场经济的道路没有错,但还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郑新立在谈及拉美国家金融危机留给中国的教训时说,有两点值得我们吸取:一是在国内缺乏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有竞争力的金融企业的情况下,应当避免过度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否则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甚至使国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二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外汇储备不能过分集中在一种货币上,一旦其出现问题,导致金融危机的概率将高达75%,损失巨大。因此,当前中国应当注重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防范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风险?TimothyBeardson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一是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它们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前卫且重要的角色,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对于金融系统来说,给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能够分散风险,如使风险分摊到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中,这对于银行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当然,中小企业可能在财务状况、人员水平上存在问题,这就需要银行采取适当的技巧,特殊对待此类贷款。二是应当加快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协调的。发展股市,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间接融资比例,对于银行的风险防范有着显而易见的好处。

  郑新立从宏观角度对如何防范风险作了阐述。他认为,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内控机制,国有银行要保持国家控股地位,整个银行业要提高信贷质量,改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逐步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机制,进一步完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农民贷款难,是我国金融业长期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发展区域性的、股份制的或者合作制的小型金融企业,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郑新立介绍,美国有两万多家小型金融机构,德国平均每70人就有一家金融机构,它们对防范风险和促进经济增长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风险的关注程度正在与日俱增,论坛上屡有针锋相对的观点出现。不过,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融入金融全球化浪潮这一共识已深入人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