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张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经验探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18:38 新浪财经

  

张谦: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经验探讨

图为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董事张谦。(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马克-让:谢谢,下面我想请张谦先生来做发言。

  张谦:各位嘉宾下午好,谢谢主席先生,谢谢会议能够给我提供这个机会来探讨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来探讨经验的问题。所以我今天想从经验总结这个角度,对其他各位先生发言做一个补充。

  我想提三个观点,一个是中国这一轮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的改革,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来推行的,过去中国自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实际上都是政府主导下的。那么从全球范围看,从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的经验来看呢,中国由政府来主导改革方案的,并且实施推行,这是很重要的经验,从改革开放以后看,经济体制改革上,从企业改革上,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都能说明这个中国政府主导是很成功的,从企业利改税改革,国改贷改革,到国有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等等,都是从政府主导入手,然后,通过推行立法,完善各式各样的法律法规,从而使政府主导更有效率,方案推行得更好,

  那么金融体系改革,尤其是政府主导推行的,我们国家从1978年,中央银行从财政部分离出来,独立出来,那会儿我们一直延续下来叫中国人民银行,1984年,中央银行把商业银行的业务交由工商银行,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当中独立出来。然后1994年,我们国家先后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包括进出口银行,包括农业发展银行。这个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国家三级两制的项目,中长期在贷款,然后进出口银行主要是GDI和其他国家对于国家建设比较重要的大型的设备,成套设备的进出口,予以支持,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是粮食收购,从中央银行再贷款过来,封闭运行顺价销售,主要从收购粮食入手成立的政策性银行,那么这三家政策银行基本承担银行体系当中属于扶持国家政策方面的任务。

  那么从监管体系上看,1998年中国在证监会、保监会,监管体系已经逐步完善,那么到了03年,银监会又从中国人民银行当中脱离出来,独立出来,它集中把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监管的业务,这个职能全部都划到银监会,到此为止我们看,就是说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整个过程当,政府主导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世界上看,现在是比较成功的一个经验。

  俄罗斯,我想提个案例,俄罗斯金融改革也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90年立了《中央银行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等于说在推行改革的过程当中,采取的是市场通过立法来市场来运作的办法,中央银行当然是国家确立的,从此开始独立出来,完全履行货币政策职责,同时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但是商业银行采取市场运作的规则,所以我过去有机会去了俄罗斯,它从90年以后所有大的金融方面的波动,我都经历过,我就觉得它那个银行体系,改革的不是很好,主要的原因就是说,完全的由市场,由计划体制延伸出来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转轨过程当中,它备考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私有化,俄罗斯专家的话,就说它是完全的从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这叫私有化。另一个概念叫自由化,也就是说从完全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两个一个是私有化一个是自由化的背景是在银行改革不是很好,不是很彻底,不是彻底不彻底的问题,就是改革的非常没有效率,加上当时的通货膨胀,俄罗斯是恶性通货膨胀,就使的这个银行始终脱离商业工业企业之外,没有颁发给银行,给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贷款,原因是通货膨胀很高,我记得都是20%30%,有的时候高达40%,年利率,这样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没有这么高的利润汇报,没法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加上俄罗斯大多数银行在资产运作上,基本上把钱换成美元,然后存在中央银行,然后工业商业、商业企业怎么办?它基本上以物换物,我的企业需要钢材,我从钢厂定钢,另外企业需要煤,我再给他煤,另外企业需要棉花,都是以物换物,企业50%业务量,都是采取以物换物的方法,这样银行基本是瘫在那儿的,自己能运行,但是工业和商业之外,游离于企业之外的。这种改革这种市场划退的力度特别大,使的效率不是很好,俄罗斯一般是1998年金融风暴之前基本是这样,只是到了金融风暴以后,商业银行才又根据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稳定,逐步稳定,商业银行真正开始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贷款职能,应该由的职能才刚开始发展起来。98年之后的,银行体系,市场化运作,因为他在监管上,门槛非常低,自由出入,准入很低,日常监管又管不上,然后推出又很随便,大量的银行经常推出,当然规模不是很大,俄罗斯注册银行,有两千多家,真正有小的也就一千多家,也就是说中国的银行金融业改革,没有政府主导,恐怕也会走一段弯路。所有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什么采取政府主导,那六年前我曾经在中国的中央银行工作,我参与了改革,商业银行改革方案的起草,论证工作,为什么中国必须有政府来主导,这是很好的经验,如果不是政府主导的话,任凭市场运作的话,恐怕也达不到今天的效果。

  我们这一次商业银行改革,一个应纲领,就是WTO,WTO在今年年底就要全面开放,就是我们中国的金融开放到截至到06年底,我们全部开放,全部开放之前,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大银行搞好,主要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五大银行,在过去整个的金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当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坏帐,积累大量的坏帐,就是跟我们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不配套,不到位有关系,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一个教训,就是我们的金融体系改革,跟工业经济体系改革是同步的,就是金融体系改革,与工业企业改革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这个东西,是一个按道理是一个不正常的安排,为什么呢?我们比如说工业企业改革和商业企业改革,大型企业改革吧,我们改革之前应该有完整的金融体系做配套,它企业重组、债务重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要么间接,要么直接,如果说金融体系没有建设好,没有好好的放在那儿,工业企业需要的,重组需要的资金,商业需要的资金,都无从谈起,为什么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这些年积累大量的坏帐呆帐,原因就是我们体系没有建设好改革就开始了,甚至金融体系改革,包括银行体系,包括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建设,还是滞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这样之后我们就带来现这些毛病,非改不可的毛病了,大量的历史包袱,由谁来消化,怎样消化?比如说资本金,我们资本金跟国际比较先进的大银行相比,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硬指标,然后还有管理理念经济效益,还有治理结构问题,治理结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竞争力,那主要在WTO最后的期限内,我们一定要把大银行一定要搞好。主要就是要从补充资本金入手,解决历史包袱来入手,这个历史包袱说来话长,我们说金融体系之后造成的,那么就使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只能获得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限度很小很小,我们把中国的大企业,资产负债表一看,我们看企业负债率还是过高,过高的原因,不是像前些年,我们是资本金,资本稀缺造成的,不是资本稀缺造成的,而是我们金融体系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因为现在资金社会,中国境内的资金,相对还是很充裕的,原因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资本市场,我们企业需要资本置换的时候,就应该拿到直接投资,拿不到,所以我们说,金融体系如果要建设很好,企业能够间接融资,能够直接融资,那它的资产负债表一定很好看,也会很合理,很科学,所以我们现在由于金融市场建设的不好,金融体系改革不到位,资本市场建设不好,现在A股B股C股相对比较好,企业上市排队,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发生了现在国有大银行现在的毛病,就是股改之前的毛病,大量的坏账不良资产率,最高的时候99年我记得甚至10多,公布的数字都40%多,我们不在WTO到彻底放开开放之前,把这些历史包袱消化掉,不解决资本注资的问题,资本金充足的问题,我们就没有办法在与世界大银行竞争的时候,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能够顶得住,甚至能够超过他们,所以这一轮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方面的改革,应该是很彻底的改革,中央下了决心,一定要渡过难关,一定把这个大银行改好,就是这么一个背景。

  运作战略投资人的话,我们应该说就不是政府主导了,我们观点不就说是政府主导与市场并重来推理工作,这就是各大银行出面跟国际战略投资人去谈,这些领导人很辛苦,一家一家谈,有的银行可能他们的头头们,他们的高官人员,甚至跟世界上很多大的金融机构,40家50家那么谈,谈下来结果不是很好,原因呢?主要由几点,一个是你中国的银行叫人不认的原因,第一政府干预太多。第二高层领导,高官人员是由政府任命的,不是市场选拔出来的。第三你大量的融入一些不良贷款。第四资本充足率不足,资本金不足以吸引别人来投。所以这也是一个前提,就是大家中国的大银行,出去跟人家谈判,压价的筹码也在这儿,就是外资银行,压价筹码也在这儿,资本金重组搞定了,你把不良贷款消化了,我们再来谈价格,来谈投资比例,所以像中行像建行他们会很艰苦,后来工商谈判相对好一点,因为已经中资中国国有大银行的潜在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了,自大汇丰银行投入交通银行之后,一下子面貌就改变了,国际金融机构开始认可中国的银行了,他知道你资本金已经改了,解决了。不良贷款也消化了,这时候进来就成了抢手的,特别是他们交行、中行、建行、IPU之后,对中国银行十分有利,中行已经股改完毕,准备上市。

  前一段中国国内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入战略投资人这个问题上,有好多人不知情,所以社会上进行了很多讨论,就是中国是不是廉价卖银行,所以中国为何引进外资战略投资人进来,为什么要引入?中国自己来建设银行不挺好吗?其实有以下这么四点原因,一个是战略合作,就是外资银行确确实实具备先进经验能力、管理经验和理念。第二个就是国外银行,他有这个渠道,有这个产品销售的渠道,我们这银行刚好要国际化。第三个也是我们当时非要考虑的,就是说中国银行改革到哪一天改好之后上市,最后还要上市,上市你这个股票价格,你上市本身能不能够很顺利,跟外国投资者进来和不进来关系很大,外国投资者进来,特别是非常在国际上非常出名的大银行进来,大的金融机构进来,他会带动公众投资的,会挖掘你这个银行上市的潜在价值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的,所以这几个原因,就使得我们这样做了。在引入战略投资人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说一个比一个更成功,一个比一个更成功。中行它是比较早了,外资投资人,主要是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的淡马锡,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国外的战略投资人,主要是美国和新加坡的淡马锡,淡马锡是子公司的,中国银行主要是汇丰银行,汇丰银行就是看好了交行,按将来法律允许的他要持40%的股份,工商主要是高山和运通,农行还没有提到一直日程。这是我讲第一个观点,商业银行改革当中是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推进的。

  第二个观点,我想讲一讲这次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多样化推理改革,用我们的行话说一行一策,一个银行一个政策,这次这个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集中体现在三个过程当中,一个是重组,财务重组呢?主要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充实资本金,一个是处置不良资产,当然主要是不良贷款。第二个过程是发起设立了,第三个过程是上市,关于发起设立,这个当时在人民银行也好,后来我们也委托德钦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专家也提供一个方案,我记得99年,我在人民银行的时候,德钦专家的意见是真是跟中国的国情很相符的,他提出一定在各部委之上,设立一个由国务院组成的国有银行改革委员会,他这样的想法呢,主要是机遇这样的考虑,就说中国各个部委,包括大银行之间,都有局部利益,没法协调,非得之上一个政府部门,他应该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经理这么大一个衙门来协调,协调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我觉得这是很适合中国国情的,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方法。

  我们当时也没有成立,也没有按他的说法,由国务院成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委员会,但是这个方案起草过程当中,是自下而上,是自上而下,更多的时候,由各个商业银行拿方案,国务院批准之前,还要做财务重组,上上下下做,来测算,来想解决办法,解决方案,所以哪一个方案,都不是哪一家银行单独来做,也不是完全由国务院来做,重组过程当中呢,我们少不了要注资,要发债,这是解决资本金问题,实际的情况就是关于注资,中国银行是04年底,中国银行由中央汇金公司,注入了225亿美元,国家允许他发次级债来允许重组资本是600亿人民币,建设银行中央汇金银行,投资225亿美元,国家允许他发次级债是400亿人民币。交通银行不是纯粹的国有独资的,但是它也是国家控股的,国有资产控股的,那么交通银行由财政部投资50亿人民币,中央汇金公司投资30亿人民币,社保基金投资100亿人民币,原有的股东增值11.36亿,国家允许发次级债120亿,工商银行。是中央汇金投资150亿美金,财政部保持了原有的股份150亿美金,允许发债大概是700、800亿人民币这样。充实资本金过程,各个行都不太一样,这主要是我们根据各个行的不同资产状况,来倒推一下,看看你需要多少钱,这样钱的差额就形成了,然后经过注资,包括美金注资和人民币注资,因为我们美金很充裕,到现在已经突破1万亿储备了,这么多钱集中在中国,也风险比较大,所以当时用外汇注资也算借外汇储备的钱。

  那么经过经过充实资本金的过程呢,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上升到10.4%,其中核心的上升到8.48%。建设银行上升到11.29%,核心资本充足率上升到8.57%,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上升到11.6%,核心资本上升到7.41%,工商银行上升了9.98%,其中核心资本上升到9.1%,这个国外银行统计上,排名上,可能要根据这个资本充足率当中还有一个核心资本,也就是真实的,刨除资本垂足率以外真实的资本,根据协议的规定,中国资本充足率,这样基本上高于8%,达到这个标准了。

  这是充实资本金,然后处置不良资产呢,主要是通过国家注资发起次级债,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核销一部分,核销一部分主要是损失类的,就完全损失掉了。再就是出售一部分,出售给四大银行的资本管理公司,这些都是可疑类贷款,可疑类贷款也可以起死回生,也可以救助,也可以转好,但是损失掉的一定要核销掉,所以通过核销,处置不良资产这些办法来降低不良资产率,这样一来,我们中行、建行、公行、交行的不良资产率都比03年很高,比如中行吧,我再给大家介绍点数字,工商银行99年很厉害,40%多降到05年的4.3%,所以相应的拨备覆盖率也提高了,商业银行拨备你不良贷款的风险准备,这一块儿,原来我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覆盖率很小,通过处置不良资产,降的很小的比例之后,再加上我们注入的钱,拨备覆盖率就迅速提高,那么中行有16.98提高到70.55%,建行22.5提高40.8%,交行13.4提高到84.9%,工商由负值提高到55%,当时我们考虑,就说国有商业银行,是何时发起,是处理完财务重组以后,还是说就在处理财务重组过程当中发起设立,或者说等他上市了,上市那一天我们在发起,后来取这么一个方案,发起股份公司,在财务重组之后,但是上市之前,采取这个办法,当时国务院定的原则长期持股,要求国外的战略投资人,长期持我们的股,给你拿了股第二天一上市就卖了,不行,长期持股,所以各行在跟战略投资人签订的合同协议里面都明确的限定这个界限。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避免竞争,国务院定这个原则很重要,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把引入战略投资人的业务拉进来,又不形成竞争关系,比如花旗银行跟我们在业务上很重叠,是直接的竞争关系,后来就考虑就没有让花旗银行跟工商银行来合作,好多都是经过发起设立之后,引入战略投资人之后,业务刚好是互补,好多情况刚好是互补,形成很好的优势。

  最后是上市了,上市采取什么方案?是采取整体方案,整体上市,还是分离,是在境内还是在境外,这四个银行又不太一致,中行就采取整体上市,就是换个牌,由中国银行变成中国银行股份公司,直接延续那些业务结构,都没有变化叫做整体上市,当时在人民银行是考虑过这个东西,是整体好,还是分离。还是在境内上好还是在境外上,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论证,没有太明显的研究结果说明,就是整体好,或者说就是分离好,就是境内好境外好,后来国务院干脆决定一行一策,中行采取整体,建行采取分离,或者叫分拆,分拆也指业务,分离我这个建设银行做出两个机构来,一个是延续下来的公司,叫建设银行投资有限公司,他接了建设银行剥离出来的一些资产。第二个就是说成立建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他保留了绝大多数优良资产上市,然后公行是整体上市,交行也是整体上市,目前中国已经上市的三家国有银行,特别是中行和建行,都是香港的办法,当时美国上市已经发生困难,它颁布了一个方案,上市公司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评估,比如说建行保荐人提出,我要对你评估,你在美国上市的话,我对你进行评估,评估费用一千万美金,条件还是你要拿出300人到500人帮助我评估,时间是一年。我们关键是没有时间,WTO到今年是最后一年了,就要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外资金融结构低于限制彻底解除,产品和服务都要开始彻底的全面的开放,我们没有时间再等一年,说到美国上市,等着我们内控评估调查全部完了,美国上市挺好,我们希望到美国上市挺好,后来银行一股脑的全额选到香港,可能工商不知道,整个布局选上香港,后来回过头来,还要在中国A股上市,也可能在选择境外上市。所以中行可能是已经做到这一点了。将来我们逐渐的都要采取分布很均匀的办法。

  所以选择多样化的方案,进行独资商业银行的治理改革,现在看呢,是非常对的,因为你把银行做大了,才有竞争力,我有个看法,你像台湾,台湾正好是相反的例子,台湾很富足,国民经济外汇储备等很多指标,相对来说都是很不错的,家家都有存款,但是态度就没有做大企业的,在国际上没有很明显的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没有,不像韩国日本,日本大企业,韩国大企业,培育了大企业,真正有竞争力的。

  我觉得俄罗斯也是,昨天因为看了一下他资本市场现在的上市公司,前九家被编入俄罗斯证券市场指数了,没有银行,都是工业行业部门的巨头,没有银行。但是上市公司里头,有储蓄银行,储蓄银行都很大,老百姓都信任储蓄银行,所以俄罗斯没有培养特别大的商业银行,外贸银行和储蓄银行都是非常大的,剩下的就非常小了,所以我说多样化的政府主导的,进行这一轮的商业银行改革,我认为是成功的。

  第三个观点,在治理结构,治理改革当中,国有商业银行尽力发挥战略投资人,这个经验也是很好的经验,首先就形成了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董事会、监事会,他行权的独立性得到保障,原来我们讲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就是党委书记、行长,涉及到人的事要上党委会,涉及到业务的事上行长办公会,就这么简单,结果就是决策执行监督没有形成一个制衡机制。那么通过这次股改上市,引入战略投资人以后,董事会监事会的行权独立性得到保障,公司的章程,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视大会,各个专业委员会,就是董事会下专业委员会意识规则,已经开始产生效率,已经升效了,那么设立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大专业委员会也设立完毕了,各个专业委员会,在我们现在的中国现在的国有商业内,主要涉及到战略发展,

审计结合,风险管理,关连交易,人士薪酬等等,这些专业委员会将发挥很大作用,我们聘请好多著名的,知名的专业人士当独立董事,他们基本被均匀的分布到这些委员会里去把关。

  下一步治理结构框架下,下一步一个重要任务加强风险管理,人事制度改革,组织机构与业务流程与客户为中心来设计,原来我们组织架构上不是考虑客户,现在、将来除了扁平设置之外,垂直关系设置以外,更重要一些恐怕要以客户为中心了。

  那么现在来看,战略投资者的治理长处和参与程度正在一步一步显现出来,首先看中行,中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投资了30亿美金,他们去的是项目驱动方式,

信用卡理财公司业务,个人财产保险,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及信息技术方面,他和中行选择最优秀的项目合作。新家坡的淡马锡,我说的都是IPU之前,投资了31亿美金,占了10%的股份,发型前,他承诺在买5亿美金的股份,跟中行合作主要涵盖在公司治理,市场化管理经验,双方高层制订一个机制,就是固定的领导协调机制。瑞士银行集团占了6.1%的股份,同行业务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经验与专有技术合作,亚洲银行占了0.24%,它主要侧重在内控、环保以及技术支持还有培训,所以你看中行引入这四家外国战略投资人,它实际充分考虑了业务设置,它有先进性,又不重叠。然后从参与上看,苏格兰银行参与比较小,注重短期投资,准备三年后就淡出,更注重长期的,他都要拍人了,这是中行的情况。

  建设银行的情况,我具体一点,因为是案例,建设银行两家外资投资者,美国银行投了25亿美元,占了9%,这是指发售前了,他想五年增至19.9%,接近20%,IPU公开上市的时候,再认购5亿美金的股份,他跟建设银行的合作,他偏重,侧重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信息技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美国银行。

  亚洲金融,就是淡马锡子公司,他投资16.61美金,他还想购入10亿美金的股份,他合作主要是,因为淡马锡对亚洲投资甚广,亚洲金融服务业的投资专业技术,他来跟建行进行合作,然后美国银行,派一名董事和50名风险专家来参与银行管理。

  交通银行主要是汇丰银行,它投资145亿人民币,就是相当于17.5亿美金,占了19.9%,它主要是信用卡,基础设施建设,策略性合作,它同时承诺是每年要用150个小时的技术服务,主要涵盖在授信、财务会计、人力资源这几个方面,现在汇丰银行和交通银行双方合作的太平洋卡,已经开始运营了,汇丰银行一名副行长两名董事。

  还有工行的压力,高盛,运通等等要提供技术和专业协作,主要是在资金交易,资产管理、个人理财和投资银行业务,因为将来中国国有大企业的贷款,长期化问题,终会改变,不会有哪一家银行说,我给你企业贷款,就是20年30年期,到时候还不上再瓒期一年,再重做合同这种情况不会再有,将来的产品会设计出贷款

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转移转手,所以更多的像中间业务,同行业务,设计到兼并,重组发债、咨询等等,中心业务清算托管理财电子银行,这些中间业务将来是四大银行都要设计的业务方向,所以找这些国外战略投资人,他们在这些方面,既有经验又有渠道。

  所以我就说治理结构到现在看,因为已经两家三家彻底完了,工行也马上要上市,股改已经完了,就剩下农行了,农行可能还有新的模式,因为我们说一行一策,到现在为止,中国政府主导的商业银行通过市场运作的,这些改革,治理改革是成功的。我讲的结束了,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