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全国十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4日 02:0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今年9月6日,在《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十周年暨中国名牌产品质量兴市先进表彰大会的会场,国家质检总局向61个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市(县、区)代表颁发了“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奖牌。

  据统计,目前我国117个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已有超过1000个地市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海南省还开展了质量兴省活动。

  可以说,质量兴市战略不仅促进了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腾飞,而且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在这里选取十个典型的城市,来分享他们在质量兴市中的成功经验。

  

全国十大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解读

  浙江省温州市

  作为质量兴市活动的先行者,温州的实践在全国树立了样板。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了以“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路子,走过了从“质量温州”到“信用温州”再到“品牌温州”的发展历程,质量立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温州市被授予“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城市”称号。这也是温州市第3次获得该殊荣。

  今年上半年,温州市共有25个产品参加中国名牌的角逐,最终7个产品脱颖而出。至此,温州市的中国名牌产品总量达到32个。从此次获得中国名牌的产品来看,低压电器产品优势特别明显,18个产品中有12个属于低压电器类产品。

  根据《温州市质量与品牌发展规划》(2006~2020年),温州市计划在此期间新增中国名牌15个,如今第一年就实现了目标总数的近一半。

  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市刚刚荣获了2006年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荣誉称号。同时,海尔、海信、喜盈门等企业的17个产品被评为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实现质量兴市”的主题,积极开展各项质量工作,全市形成了以名牌企业为龙头的各大产业领域的“结网式”产业链和集群化产业聚集,正逐步实现由“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发展模式的转变,为青岛市实现由“品牌产品——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跨越搭建了坚实平台,进一步确立了在半岛经济中的龙头地位。

  青岛市被评为2006年中国名牌的17个产品中,有10个是新创中国名牌产品,按规定参加重新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有7个。一批知名品牌和名牌企业的存在,使青岛成为了全国名牌产品最为集中、实施质量兴市最成功的城市之一,他们在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发展品牌经济方面的经验被称作“青岛现象”。

  湖南省长沙市

  2003年9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名牌战略暨质量兴市表彰大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长沙市“质量兴市先进市”光荣称号,这是此次受表彰获奖的惟一省会城市。

  近年来,长沙市为了改变 “厂大市小、点高面低”劣势,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响应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全力实施“质量振兴”战略,实现了产品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质量技术素质明显增强、质量管理工作明显进步、市场质量秩序明显改善、社会服务质量明显好转等5个明显的阶段性目标,走在了中西部城市的前列。

  此前,长沙市仅有远大、梦洁、白沙3种中国名牌产品,分别属于空调制造业、轻纺、烟草。今年湖南省共有18个产品申报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其中8个产品来自长沙。威胜电子、好韵味、加加、中联、三一这5家企业能在全国数百家申报者中脱颖而出,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综合实力。

  广东省中山市

  2001年,中山市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一批质量兴市试点市,中山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质量兴市工作摆在了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质量兴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质量兴市工作的实际,认真查找与其他先进市的差距。他们积极配合市政府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兴市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帮助政府完善质量兴市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质量兴市工作的政策引导,使全市不断掀起质量兴市的新高潮。

  2003年9月,中山市荣获2003年“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称号,并作为惟一代表在表彰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中山市有10个产品获得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其中8个产品首次进入该行列,2个产品是复评通过。截至目前,中山市的中国名牌产品已经达到17个,在全国地级市中居于前列。

  福建省晋江市

  晋江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3位、第5位,经济实力连续12年保持“福建省十强县(市)”首位,11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晋江历来高度重视质量立市工作,大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多次被评为全国质量立市先进市。全市共获中国名牌产品18项、国家免检(验)产品45项,拥有品牌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全国县级首位。

  晋江市多数规模企业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业标准化达到省A级水平,主要产品采标率达68.7%,累计获得质量、产品、环境、卫生管理等专业认证证书1189张。区域内拥有一批国家、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寰球公司成为全国制鞋业第二家出口免检企业。

  全市已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纺织服装、鞋类制造、陶瓷建材、食品工业、轻工玩具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如旅游运动鞋产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20%;糖果总产量占全国的近20%;制伞业占全国雨伞产量的29.5%。同时,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形成了车辆机械、化学纤维、新材料等优势产业。

  产品品牌带动城市品牌的提升,许多规模企业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广告推广,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扩大的同时给城市品牌的推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晋江制造”的品牌形象已逐步为国内外消费者所认同。

  江苏省常熟市

  常熟市作为江苏省质量兴市活动试点单位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将质量兴市活动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中,常熟共有5个企业的6个产品榜上有名。至此,全市累计已有15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据了解,自从2002年波司登等首批5个产品同时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后,中国名牌便与常熟结下了不解之缘。4年来,常熟的名牌产品数量不断增多,领域不断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名牌数量占到了江苏省的1/10,苏州市的1/3;并有26个产品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一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常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2004年增加了17%,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特别是这些名牌产品企业的利税大幅增长,2005年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的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到了全市总量的30%和40%以上,名牌的支撑和带动效应充分凸现。

  广东省佛山市

  今年,佛山市12家企业的14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其中13个产品是新增的中国名牌产品,1个产品是复评中国名牌产品。

  南海区和顺德区是佛山市的两大主要工业区,其中陶瓷工业也有很大一部分位于南海区,在佛山市新的区划调整之后,这两个区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将更有利于佛山陶瓷的发展和陶瓷产品质量的提高。

  改革开放后,南海、顺德在原来的桑基鱼塘上办起了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为南海、顺德走质量兴市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南海、顺德都被确定为全省质量兴市活动的首批试点城市。2003年以及2006年,南海区、顺德区都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称号。

  在质量兴市过程中,顺德始终将构筑诚信作为根本,从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等基础工作抓起,同时,顺德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名牌宣传,加大打假力度,保护名优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创造了顺德的品牌优势。顺德8个产品入选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7家企业的代表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顺德现拥有26个中国名牌产品,又一次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佛山市中国名牌产品的亮点是一改往年“家电军团”的一枝独秀,塑料管材、卫生陶瓷这些建筑用材产品与家电产品平分秋色,显示了佛山市企业的发展后劲。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接壤,拥有汉、蒙、满、回和朝鲜等十几个民族的268万人,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重要商埠和口岸,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誉,是北方著名的“鱼米之乡”。

  2000年初,牡丹江市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质量兴市试点市。通过近5年来的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化工医药、造纸、食品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桦林佳通集团、石化集团等骨干企业和佳通牌轮胎、MA牌木工机械等主要产品。

  在全市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第一阶段,全市出口产品出厂合格率和国家重点产品可比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均达到100%,产品质量水平大幅上升。2003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2006年再次获该荣誉称号。

  河南省新乡市

  新乡市的质量兴市工作已走在了河南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三次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称号。

  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颁布后,新乡市就于1997年4月召开了市政府全体会议(扩大),确立了质量兴市工作方针,提出了质量工作10大目标和8项保证措施,拉开了质量兴市的序幕。新乡把质量兴市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充分发挥金融、税务、教育、农业等有关部门的作用和优势,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经济综合部门、质量主管部门抓质量,而其他部门袖手旁观的局面,形成对质量工作齐抓共管的态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了服务企业“216工程”,即20家大型企业,100家中型企业,600家小型企业。建立了服务企业档案,实行了目标责任制。新乡市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的“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名牌的优惠政策,把质量好、档次高的新技术产品优先纳入各级技术进步计划,予以大力扶持,形成了新飞电器集团等一批中国名牌产品企业。

  辽宁省瓦房店市

  2002年11月3日,在全国质量兴市工作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瓦房店市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是当时辽宁省惟一获此殊荣单位。2003年和2006年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县)”单位。

  1995年1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质量工作,做出了在全市实施质量立市战略的决定,并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决定,由编委下文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增设和配备兼职质量技术监督员、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强化了基层质量管理人员的力量,全市上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立市领导保障体系。

  围绕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瓦房店市整合支柱产业、调整重点行业经济结构、抓好重点产品的质量管理,把其中的轴承、汽车配件、水泵、水泥、海产品、禽类制品等10大行业的重点产品,列为提高产品质量重中之重来抓,并且依法从严整顿质量不规范的产销行为。从1995年起连续10年,组织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分行业整顿轴承、水泵等质量行为不规范的小企业545家,依法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大、要案,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整改率达到100%,使生产和经销企业走上规范经营的轨道。

  摘要

  以“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路子,走过了从“质量温州”到“信用温州”再到“品牌温州”的发展历程。

  ——浙江省温州市

  实现由“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品牌产品———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跨越,为青岛的稳健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进一步确立了在半岛经济中的龙头地位。

  ——山东省青岛市

  实现产品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质量技术素质明显增强、质量管理工作明显进步、市场质量秩序明显改善、社会服务质量明显好转等5个明显的阶段性目标。

  ——湖南省长沙市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

  ——广东省中山市

  产品品牌带动城市品牌的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的同时给城市品牌的推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晋江制造”的品牌形象已逐步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认同。

  ——福建省晋江市

  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将质量兴市活动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

  ——江苏省常熟市

  构筑诚信作为根本,从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等基础工作抓起,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名牌宣传,加大打假力度,保护名优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创造品牌优势。

  ——广东省佛山市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化工医药、造纸、食品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促进产品质量水平上升。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提出质量工作10大目标和8项保证措施,发挥金融、税务、教育、农业等有关部门的作用和优势,改变单纯经济综合部门、质量主管部门抓质量,而其他部门袖手旁观的局面,形成对质量工作齐抓共管的态势。

  ——河南省新乡市

  整合支柱产业、调整重点行业经济结构、抓好重点产品的质量管理,把其中的轴承、汽车配件、水泵、水泥等10大行业的重点产品,列为提高产品质量重中之重来抓。

  ——辽宁省瓦房店市

作者:佚 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