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为建设新农村匹配强劲金融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 14:33 金时网·金融时报

  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有效途径之一 FN记者 周剑初

  编者按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2006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年。前不久,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有效途径”系列报道,从金融、财政和社保体系建设三个不同的方面深入阐述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应有的作用。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日前,国务院部署在全国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而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就是农村综合改革。正如央行一位副行长所说,今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各行各业都在研究探索如何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如今,“开局之年”已过去大半,我们回头检视一下金融部门的努力与探索,也许将更有利于金融服务在未来农村综合改革中发挥更为强劲的引擎功能。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巨大

  应当承认,“十五”期间,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在逐年增加,支农服务在逐步改进。据统计,2005年末,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类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20.7万亿元的19%,比“十五”初期增加1.6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7%。

  尽管如此,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仍然是资金投入不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其中大部分仍要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化,既有小额信贷需求,也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更有各类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现有金融服务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异明显;金融机构在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仍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策导向具体明确

  面对诸多困难的存在,为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央行今年以来出台六大举措支持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加强政策调控和窗口指导,合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实力。其次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适时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扶贫开发贷款等开发性业务;继续推进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第三是推动地方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担保机制建设,鼓励担保机构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探索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第四是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第五是加强农村现金管理和国库资金拨付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工作。第六是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征信管理系统建设,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将征信服务覆盖到所有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和广大农村,并逐步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村地区。

  为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存在的问题,央行于今年8月专门发布《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农村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并特别强调要认真做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方便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使用银行卡;提出通过国库系统代发农村教师工资并免收支付系统费用。

  作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银监会提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新、贵在实、关键在成效。据了解,银监会正在从五方面入手,全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一是按照经营现代化方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争取用5年至10年时间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期分批逐步建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二是加快政策性银行改革步伐。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国家开发银行要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放重点转向农村,支持小乡镇建设和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要大力支持农产品出口创汇,支持涉农企业"走出去"。三是中国农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对农村的市场化支持力度。四是加快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完善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机制。五是支持发展其他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和方式。

  金融支农效果初现

  在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无愧于其"支农主力军"称号。两年多来,引人瞩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支农信贷投入增加,农户贷款覆盖面扩大,支农服务能力增强。2005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放农村的贷款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用于支持农业的贷款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直接到户的贷款占农业贷款的比重达到80%。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两个金融产品的广泛推广,大大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今年上半年,农户贷款面达到46%。此外,还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成功经验试用于农村小企业融资,小企业贷款难也有所改善。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除了农行之外,其他几家国有银行早已撤出,而新农村建设又需要强有力的商业金融支持,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农行最适合承担这一重任。在今年年中分行行长会议上,农行行长杨明生表示:"农行将着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仍将是农行工作的重点。"农业银行已制定"十一五"期间支持新农村建设信贷投放规划,累计将投放4670亿元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农业银行农业信贷部有关人士介绍说,农行已确定七大着力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上规模、有特色、科技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符合"产业支撑、绿色环保、规划科学、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支持新型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县域内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做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国家开发银行年初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县域入手,全面延伸到农村。继去年对湖南、海南县域全覆盖之后,一季度又实现了对北京、山西、大连、湖北、深圳、宁夏县域的全覆盖。到今年底,开行融资推动新农村建设将覆盖到全国所有的2000多个县。为支持农民工培训,开行还与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通知》,并在7个省市开展试点,发放农民工培训

助学贷款300万元。今年一季度,开行发放新农村建设贷款65.77亿元,贷款余额510.54亿元。

  我国农村地区的另一大金融"巨头"是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存款规模仅次于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农村信用社。在一些边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惟一可获得的金融服务,因此,邮政储蓄的资金回流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另一个焦点。近年来,邮政储蓄一直探索建立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自邮政储蓄资金获准自主运用以来,累计向农村返还资金1800多亿元。去年12月,邮政储蓄获准在陕西、

福建、湖北三省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的试点,直接支持了农村建设。邮政储蓄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据监管部门人士透露,邮政储蓄银行组建以后,将扩大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的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当然,商业性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也应严格按照市场准则运作,妥善处理好支持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有效支持和风险控制的关系、产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金融的关系,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才能保证商业性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某银行信贷部门人士这样说。相信在未来的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金融引擎不但能提供巨大的能量,也能持久、安全、高效地运转自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