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施正荣再度出击捍卫首富神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 00:1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赵刚

  沉默8个月后,施正荣再度“出击”。

  第一次“出击”使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施正荣也由此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

  这一次“出击”背景则不同:在尚德财富神话的刺激下,国内光伏产业已是烽烟四起,数家企业先后宣布了自己要成为世界最大光伏企业的决心。

  在光伏产业“自相残杀”的形势面前,施正荣再度出击被称为一次捍卫,一次对产业领头地位的捍卫。

  施正荣能否再一次捍卫他的“首富神话”,还没有答案。

  一线调查

  群雄围猎施正荣“二度出击”

  本报记者 赵刚上海报道 施正荣早到了一个多小时。

  施说,他“怕上海堵车,不能按时赴约”——作为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董事长,一度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施保持着一惯的严谨。

  仲夏夜的上海,即便是短衣短裤也觉闷热难耐。然而,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施却照例是一身标准的蓝西装,并一丝不苟地打着条银灰色领带。

  施近来时常奔波于无锡与上海之间,目的是要在上海建立一个新型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

  此前短短一个月内,尚德已数度出手:60亿美元与美国MEMC公司签下硅原料采购大单;3亿美元收购日本知名光伏企业MSK公司;成立美国分公司……从原材料直到终端销售,尚德开始重塑其产业链。

  而此时,在尚德财富神话的刺激下,国内光伏产业(把光能通过太阳能电池转化成电能的产业)已是烽烟四起,数家企业先后宣布了自己要成为世界最大光伏企业的决心。

  一场业界血拼在所难免,施正荣能否捍卫他的“首富神话”?

  尚德再度出击

  “这么个大项目,仅用了十多天就谈好了,太不可思议了。”回想不久前与尚德的洽谈过程,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招商办的朱先生格外兴奋。

  朱先生回忆说,尚德进入上海的战略早已明确,这次也是尚德主动找上漕河泾开发区的:8月初双方开始谈合作细节,8月18日双方便签约,宣布在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建立新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

  据介绍,尚德“胃口”很大,此次共在漕河泾拿下200亩土地,一期使用110亩,二期用90亩地;首期投资6000万美元,用于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此外,与无锡工厂以晶硅电池研发和生产不同,上海项目将着力于尚德的第二代产品——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研发和制造。

  施正荣向记者证实,上海项目初期应当是50兆瓦的产能,薄膜电池将成为尚德一个新的增长点。此外尚德下一步还将大规模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

  去年年底,尚德成功在纽交所上市,为尚德募集到了近4亿美元的资金,也使施正荣以近20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首富”。此后八个月内,尚德重金在手,却选择了按兵不动的策略。

  今年7月底,尚德突然再度发力,与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硅片供货合同。双方约定,MEMC将在未来10年内向尚德提供价值50~60亿美元的太阳能级硅片。

  “此项长期供应合同可为尚德在未来10年的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保证,特别是在未来3年硅材料供应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保证了尚德既定发展速度。”施正荣如是评价这一大单。

  8月2日,尚德又宣布以不超过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MSK公司。资料显示,2005年,MSK的年产量约为200兆瓦,另外,该公司还拥有二十多年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实施经验和较为完整的国际销售渠道。

  紧接着,无锡尚德于8月11日宣布,成立美国子公司。由于美国加州近日已通过一项“百万太阳能屋顶法案”,法案规划在未来10年,在加州百万个屋顶上装设太阳能发电系统,这将带来3000兆瓦的太阳能需求商机。无锡尚德这次成立北美子公司,就是为了争夺这一未来的太阳能大市场。

  连续几大举措,被称为尚德的“二次出击”。第一次出击使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谋取了国际资本的支持。这一次出击则使尚德在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终端市场拓展上完成了新一轮的全球布局。

  光伏业遍地称王

  尚德并不是唯一一家进军上海的光伏企业。不久前,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签约,将在奉贤建设太阳能科技产业园,其中包括一条2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据称,这将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此前,河北晶龙已经具有180兆瓦的产能。

  在尚德的“老家”江苏省,竞争同样激烈。与施正荣师出同门的赵建华是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总经理,按照其公司发展规划,到2008年,中电电气设计总生产能力将达到600兆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则更加雄心勃勃,规划到2015年建立1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打造1200兆瓦的光伏产业基地,形成以天合为核心、规模达1050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尚德成功的激励下,全国光伏产业进入了一个非常规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全国数十家企业跃跃欲试,据估计,未来2到3年内,全国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将突破2000兆瓦。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2005年全球的产量才有1800兆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认为。

  不过,光伏产业的市场远景的确极为诱人。2000年以来,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目前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预测,至204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15%~20%。按此推算,未来数十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5%~30%。

  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加大力度,把太阳能作为主要的替代能源,鼓励民间使用清洁环保的太阳能发电。据专家预测,仅靠美国、欧洲的“百万屋顶”计划和日本政府的太阳能计划的实施,在未来5年内,将给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带来超过500亿美元的收益。

  豪赌“政策市”

  然而,在尚德成功光环的背后,产能高速增长的中国光伏产业本身却蕴藏着高度的市场风险。

  光伏产业有着一处最大软肋,那就是成本问题。在目前技术水平下,太阳能发电成本大约是传统煤电方式的11~18倍。

  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正是依靠各国政府强力的政策扶持,光伏产业才得以高速发展,因此,这个巨大的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市”。

  去年太阳能电池总装机量达到全世界57%的德国就是“政策市”典型。德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给予太阳能发电每千瓦时约0.5欧元的补贴,德国太阳能产业从此起步。

  无锡尚德的崛起,就是赶上了2004年德国政府调整能源政策的历史机遇,当时德国加大了对太阳能发电的政策优惠,对于建设小型太阳能系统,投资者能得到政府的投资补贴和低息贷款,致使太阳能电池市场呈爆炸式增长。

  然而,由于中下游产能急剧提高,目前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原料晶体硅严重短缺,尽管硅料价格在两年内已上涨了数倍,不少企业还是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因此业内有“拥硅为王”的说法。

  而比原料短缺更为“忧心”的是市场问题。中国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警告说,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产量的95%左右是靠国外需求拉动的,特别是靠目前产能不足的欧洲市场需求拉动。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目前欧洲市场的旺盛需求,只是德国一国近两年市场扩容造成的短期现象。随着欧洲各国大力提升产能,至2007年时欧洲各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与需求之间将达到平衡,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依赖程度将减低。如果现在不以强力的法规政策拉动内需,我国光伏产业届时将陷入危机。

  专家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了解,根据德国的产业政策,到2007年底,德国所需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将有90%左右来自本国企业,引发本轮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大门将向境外企业逐渐关闭。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2000兆瓦,照此计算,每年我国只能消化100兆瓦左右的国内产能。

  尚德显然看到了这一潜在危险。目前,尚德收购日本MSK公司、成立北美公司,正是要大力开发日、美的太阳能市场。此外,尚德也已经在向一些新兴市场进军,如法国、希腊、西班牙等国。施正荣称,“尚德的销售客户将更国际化、多元化,以德国为最大市场的格局在慢慢改变。”

  现在中国政府对扶持太阳能发电尚无明确的时间表。但施正荣对此却非常乐观,“现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已经颁布了,只是缺少一些实施的细则。我估计在未来五年内,太阳能会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

  不过在国内市场尚未启动,国际市场易受政策影响的状况下,国内急剧膨胀的产能已经使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开始明显下滑。2005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税前利润率约为21%。

  光大证券能源分析师韩玲认为,“太阳能电池供需缺口在减少,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显而易见,待行业成熟之后,利润率可能会跌至与机械制造业3%~7%差不多的水平。”

  访谈

  技术有时要让位于市场

  访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

  同样是“拥硅为王”,我们看的也比较长远。现在由于硅料价格暴涨,很多中下游的光伏企业开始投资上游的硅原料企业,希望企业自己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尚德却没有这样的打算。

  《中国经营报》:你带领尚德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施正荣: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实现了理念上的突破。我觉得一个人的理念决定了他的一切,一个企业的理念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一切。我个人就是突破自我,及时改变了自己的理念,完成了从一个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这样才能够把科技创新与市场、资本等要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整个运营过程。

  《中国经营报》: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你觉得最大的转变在哪里?

  施正荣: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市场意识。科学家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只从科研角度考虑问题就够了。而一个企业家即便对科技进行创新,也会从市场角度进行充分考量,用市场意识来统领科技创新。

  我们第二条生产线上马过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2003年4月份我们决定扩产,但手头资金不足。转换效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百分比)是太阳能电池最主要的技术指标,我们的第一条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太阳能电池片,转换效率就达到了较高水平。按照一般科学家的思路,第二条生产线产品的转换效率应该定的比第一条生成线更高,公司才能赚得更多。

  当时我脑子好像突然开窍了,认识到当时抓住市场机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大胆决定,把第二条生产线的转换效率定的比第一条还低。通过降低一部分技术要求,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投资成本,及时完成了这条生产线的建设。

  由于这条生产线的及时投产,尚德抓住了2004年光伏市场的黄金机遇。销售额从2003年的1.5亿元一下跳到2004年的8亿元人民币。尚德也因此站稳了脚跟,成为行业中的领先者之一,所以我们讲第二条生产线是尚德的生命线,以后要放到尚德博物馆去留做纪念。

  《中国经营报》:作为一个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家,你判断市场动向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施正荣:可能会看得更深、更远一些吧。比如说,现在人人都知道“拥硅为王”这句话,由于硅原料短缺,谁手中有硅原料,谁就能掌握光伏业的主动权。

  早在2004年太阳能电池刚热销时,我们马上就想到硅原料要紧缺了。我就到德国一家生产硅片的企业,希望他们第二年能给尚德更多的硅片。他们当时回复我两个字:“做梦”。

  后来我提议说,德国市场很火爆,你们公司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根本满足不了国内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做一个交易,你把硅片给我,我把它们加工成电池后再返还给你们,通过你们再把这些太阳能电池卖给德国市场,你看行不 行。

  他们没有同意,而是进一步要求尚德把德国市场所有的经营权都交给他们。

  当时德国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把销售终端拱手交给潜在的竞争对手,风险可想而知。但我清醒地意识到,当时拥有硅原料才是市场的关键,最终答应了德国人的条件。他们给了我们每年30兆瓦的硅料,这对后来尚德的发展极为关键。

  同样是“拥硅为王”,我们看的也比较长远。现在由于硅料价格暴涨,很多中下游的光伏企业开始投资上游的硅原料企业,希望企业自己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尚德却没有这样的打算。因为我们在考虑将来产业的模式是什么。

  我们认为将来光伏产业的规模非常巨大,不是哪一个公司能做好整条产业链的,业态主流还是各公司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因此,我们专注于我们比较擅长的太阳能电池制造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相关

  尚德神话能否复制?

  “学习尚德好榜样。”

  尚德成功上市后,国内光伏企业趋之若鹜。日前,中电光伏、天威英利、河北晶龙等先后透露了美国上市计划。

  一时业界疑云密布:难道尚德神话可以无限复制?

  中电光伏谋求美国上市

  “我们目前已经组建了赴美上市工作小组,争取尽快赴纽交所上市。” 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光伏”)一位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这位高层强调,由于上市保密工作的需要,不能透露太多的准备工作细节。但有消息称,近期,中电光伏新增总投资9980万美元。据透露,这新增的近亿美元投资,是中电光伏通过私募形式引来的战略投资,解决公司后续建设的同时,也为今后在美国上市铺路。

  据了解,此次引来战略投资使公司股本结构出现变化,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3家有海外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参与了中电光伏的增资,投资金额约为6000万美元。据悉,美国普凯投资基金已经与中电光伏签约。

  在技术渊源上,中电光伏与无锡尚德关系紧密。中电光伏的总经理赵建华与施正荣师出同门,均是有着“世界太阳能之父”之称的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马丁·格林教授的弟子。

  纽交所用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锡尚德是纽交所有意树立的榜样。”一位不愿公布姓名的纽交所内部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纽交所的战略构想,中国后二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将来自那些有创业精神的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依靠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创业起家,又能在全球竞争中一步一步做大的民营企业。纽交所认为,这样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它们很希望其中的佼佼者能到纽交所来上市。

  树立尚德这样一个榜样,就是希望中国企业能注意到纽交所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这一立场,希望能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来纽交所申请上市。

  一位参与过尚德上市申请的财务顾问告诉记者,除明文规定的上市门槛外,要想在美国成功上市,企业至少还要在三个方面达标:第一,身处一个正在迅速掘起的行业;第二,是该行业中的优势公司;第三,有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系统。

  上述财务顾问告诉记者,“优势公司”正是当初尚德打动投资人的关键因素之一:尚德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一路领先;而在目前硅原料供应不足成为制约产业瓶颈的关键时刻,尚德又凭借规模优势和资金优势取得了有利的位置。

  这位纽交所内部人士称,要在这几方面都能达到美国股市的要求并不容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