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城市化要依靠工商业动力 需要不同策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6:08 财经时报

  中国各个区域都有独具特色的经济结构,需要相应的不同城市化策略。中国需促进各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改变通过行政调控使局部地区受益的不公平现象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迅速提高,到2005年,整体城市化水平已经从30年前的18%一路跃升到了40%以上。同时,人们也开始日益关注城市化问题。

  举个例子,从前两年起,关于城市研究的著作便开始突然畅销起来。的确,城市化问题关乎中国如何从一个农民国家转化为以城镇居民为中心的国家这样的巨变,它的发展路径必然会对整个国家产生深远影响,当然值得人们对此加以持续关注。

  然而,从人们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讨论来看,似乎依然停留在中外的数据比较上。不管是批评中国城市化问题落后于中国工业发展现状的“激进派”,还是认为目前不应盲目实施大规模城市化政策的“保守派”,都没有将中国农村城市沿革的历史脉络放到讨论的背景当中。

  西欧与北美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确与大城市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大城市在经济效益方面也的确大大优于中、小城镇。但这并不能够证明中国的城市化策略就必然要走以大城市为主的方针。

  因为一方面,中国有自己长达数千年的城市史,虽然千年以来,由于缺乏工商业的支撑,城市的规模与范围受限于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缺乏前行的动力。可是在长时间的社会沿革中,也已经形成了数个城市体系,每个体系都有较完整的水陆运输与生产结构。

  美国汉学家施坚雅称之为“地文大区”。尽管这些区域的一体化程度并不高,但在中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区域特征并没有减弱,反而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了历史遗留在新的变革中所能起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的小城镇向来有承担商业和工业活动的历史。尤其是明清以来的江南市镇经济,很明显带有超越行政层级的特色。17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城市一直处于停滞状况,而小城镇甚至农村的商业和手工业活动却出现了蓬勃的发展,小市镇的规模可以远远超越管辖它的行政城市。

  经济史学者们曾经指出,诸如浙江的南浔镇、双林镇、江苏的南翔镇等江南小市镇的经济在明清已经相当发达,是农业、手工业等原料与产品的集散地,其规模要比它们的上级城市大得多。甚至对上海这一个特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里的讨论是想指出,中国城市化的落后,实际上是行政制度的落后。由于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业化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要借助于通过民工的形式向城市输送劳动力。这促成了中国城市常住人口的迅速扩大,以及整体城市化水平的相对滞后。

  而且,从江南城镇的发展来看,城市化的真正动力依然是工业和商业化水平而不是行政层级的设立。今天的问题是,中国各个区域都有独具特色的经济结构,所以当然也需要相应的不同城市化策略。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一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的现状,使尽可能多的中国人都能分享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果;另一方面则是促进中国各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改变通过行政调控使局部地区受益的不公平现象。

  至于中国的城市化率应该是多少,这完全不应该是考虑的目标。因为城市化本身并不是目的,且目前对城市化的测度是有相当局限性的。

  王志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