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寻找苏州富民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7: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四年前,被批评为“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苏州模式”引起广泛讨论;四年间,在这个地区轰轰烈烈展开的“造富运动”多次吸引媒体眼球;而四年后,当人们再次关注这一地区……曾经备受争议的“苏州模式”,这一次,又因其转轨再度受到关注。

  8月20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苏州民营经济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首次超过外资,“苏州模式”的新变化由此引发人们的好奇。对于一个仍然坚定地行进在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地区,对于一个曾经承载了地方经济腾飞梦想的“苏州模式”,这一转变意味着什么?

  为此,我们特地走访了“苏州模式”的代表城市———苏州及其下属县级市昆山,一来寻找苏州“富民”路线图,二来寻找“苏州模式”的转轨足迹。 

  

证券时报记者 彭潇潇 刘昆明

  和全国其他许多地方一样,8月底的苏州,正在滚滚热浪中忍受着高温天气的炙烤和折磨。但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最近以来,外界对于“苏州只顾GDP卖地不心疼”的质疑无疑让当地官员更增添了几分困扰。

  事实上,就在外界屡屡批评“苏州模式”没有为老百姓带来真正实惠的同时,苏州本地人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他们自己的感慨。 

  “只发光,不发热”,这是苏州一些当地官员对外资经济的描述。而“苏州有钱,但老百姓并不富裕”,则是不少苏州本地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在不少苏州人看来,浙江人仍然远比苏州人富有。

  苏州人到底富不富?

  苏州人的这种印象不无道理。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苏州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一,GDP总量居全国第四,而GDP增速则位列

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之首。

  可以说,苏州GDP总量、GDP增速超过浙江任何一个城市,但论人均收入,浙江几个主要城市却全部高于苏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73元,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仅排第7位;苏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3%,低于长三角地区平均13.5%增幅水平,在长三角16城市中仅排第11位。

  相比之下,浙江几大城市中,绍兴、台州、宁波、杭州、舟山等5个城市人均收入均超过苏州,且前4个城市人均收入均过万元;其中,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绍兴达到了18.3%,居民人均收入总量和增速均居长三角城市之首。

  而与此同时,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从江苏本省的情形来看,无锡、常州、泰州等城市,其人均收入增幅也都在苏州之上。此外,数据还显示,上半年江苏8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为14.7%,远高于苏州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苏州外资贡献几何

  是什么原因让苏州人感觉并不富裕?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苏州模式”中所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关。一方面,“苏州模式”是典型的外资牵引型,通过低廉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从而迅速拉动了当地GDP的增长,但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在内地的发展策略及其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其对居民收入的增长却不能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昆山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陈卫斌坦言,由于外资企业在税收方面享有优惠政策,实际上,他们对税收的贡献远不如对GDP那么大,而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对本地经济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才有了外资经济“只发光,不发热”的说法。

  据昆山市经贸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生产总值占昆山市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仅有10%的民营经济上缴的国税占40%,地税则占全市地税入库的60%。而2005年苏州全部外资企业的税收也仅占到全市总税收的41%。

  不仅仅是税收因素。有学者指出,由于苏州外资和“三资”企业80%以上都是加工制造类企业,工人平均工资只有几百元,与此同时,苏州当地居民在大量外来劳动力的竞争压力下,没有竞争任何优势;而政府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吸引外资来本地投资,对此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当地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速不平衡现象的发生。 

  而这也正是外界对“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中,“打工经济”与“老板经济”的争议。对此,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表示,从目前的就业结构来看,由于苏州老百姓主要依靠就业增加收入,和一些主要靠创业增加收入的城市相比较,苏州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的确显得相对落后了。

  外企民企不可偏废

  事实上,面对外界一直以来存在的争议,苏州当地政府也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改变苏州过于依赖外资企业的现状,解决苏州经济发展的后劲问题,苏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从2003年开始,苏州在下辖的一市五县展开了“造富运动”,并计划在2005年底以前,全面实现“富民运动”的25项指标;从2004年开始,苏州市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三年计划,即2006年苏州民营企业的数量和上缴税收都将实现翻番;而2005年,苏州市又提出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希望进一步助推民营经济的发展。

  据苏州当地官员介绍,在上述“民营经济的三年腾飞”计划中,民营企业将享受到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优惠。用当地官员的话来说,苏州正在用曾经支持外资的态度来支持民营企业。

  然而,对当地的民营企业来说,一方面,资本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比较完善,上世纪80年代浙江民营经济起步阶段时“一夜暴富”的奇迹已不可能再现。

  “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路是很难复制的。” 昆山市外经贸局局长张振跃对记者表示,“苏州地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层次仍然较低,比如昆山的民营企业,1/2都是靠外资企业带动的,1/3是为这些外资企业做配套服务的,它自己还不能独立出来。”张振跃认为,民营经济需要发展,但外资经济仍然不可偏废,而没有外资经济,苏州地区的民营经济也不可能发展壮大。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张的观点在苏州当地官员中也颇具代表性。而记者在采访中还获悉,以昆山为例,招商引资仍是该市今年的工作重点,并在昆山市政府的五大工作重点中高居首位。

  民企“瓶颈”仍难破解

  一方面,是政府对于招商引资的高度重视,而另一方面,民企面临的几大“瓶颈”因素———土地、资金、人才等仍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就土地而言,以昆山为例,按照昆山市政府的规划,为了减少资源消耗,今后将加大对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的要求,其中,对民营企业的投资要求最低为250万元/亩,而对外资企业的最低要求也不过是30万美元/亩,相比之下,对民营企业的要求并不算低。

  而从资金方面来看,尽管昆山当地政府为解决民企的融资问题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民企招商局,并大力在当地发展针对民企融资的担保行业,但融资难仍然是当地民企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为企业寻找资金。”民企招商局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而记者采访的多位当地企业家也表示,融资难几乎是每个民营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规模在1000万以下的民营企业现在很难从银行融到资金。”昆山市震雄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振荣告诉记者。

  关于这些问题,在苏州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编撰的《2005年苏州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中也有提到。该报告指出,“税制环境偏严,外企享受超国民待遇,而民营企业在计税工资列支、税收优惠等方面受到限制;融资环境偏紧,中小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比较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服务环境偏硬,为民营企业减负的效果还不太明显……”

  “富民运动”与民企腾飞

  不过,尽管仍然面临诸多困扰,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苏州在“富民运动”和“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中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市民营企业总数已突破10万户,成为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之后,全国第5个民营企业数超10万户的城市;与此同时,苏州民营企业今年上半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首次超过外资,跃居各类投资主体之首,显示了苏州投资结构的可喜变化。

  此外,到去年年底,苏州市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已突破1800亿,提前一年时间完成了民营经济腾飞的3年计划。

  而从“造富运动”的成果来看,据苏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苏州诸项经济指标中,除了吸引外资名列全国第一之外,截至2005年底,苏州农民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8393元,在全国20个重点城市中位居榜首。这使得苏州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缩小到了1:2,而这样的差异程度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小的。

  有学者指出,要让苏州的经济结构在一到两年里就彻底转变,是不太现实的。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研究发展中心张晔教授认为,如何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促进本土企业与外资加工企业的嫁接和配套才是“苏州模式”当前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走好适合苏州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罡在接受采访时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