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准QFII图谋运营新模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09:41 中国经营报

  夏欣

  某QFII高层向记者透露:一些海外中型金融资本正在考虑利用这个时机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如果能够得到监管层认可,一种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QFII运营模式即将亮相。

  一种全新的QFII运营版本即将出现。

  9月1日,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门槛大幅降低。8月25日,在证监会、央行、外管局共同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同时,证监会还发布了《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对QFII的投资监管进行细化完善,同时大幅降低QFII的准入门槛。

  某QFII高层向记者透露:一些海外中型金融资本正在考虑利用这个时机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如果能够得到监管层认可,一种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QFII运营模式即将亮相。而这批QFII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真正的扩容工具。

  类似合资基金公司

  据了解,这些中等规模金融投资机构希望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中国境内注册,或者收购国内金融机构。这类公司类似目前境内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但是不发行任何基金产品,而只作为受托人,管理公司大股东以QFII形式带入境内的资金,将这些资金直接投资于国内A股市场。对于这部分海外投资资金,合资公司只有投资管理权,而没有所有权。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QFII只是投资通道,QFII背后的隐形投资者才是实际的资金持有人、投资决策及权益拥有人。

  据了解,与先期进入的QFII大鳄不同,由于规模不大,这些中型金融资本所有者不愿意与大型机构合作,他们宁愿自己成立合资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研究并投资中国A股市场。

  “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公司自己可以直接投资;另一方面,拥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在外界若干投资咨询公司对市场判断不同的时候,可以根据公司内部的研究团队与研究成果做出最终的投资决策。”上述消息人士说。

  据悉,从对资金安全的保证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准QFII”希望在合资公司里绝对控股。这些尚未取得QFII资格的金融投资机构正在向证监会提出申请。

  投机成分更高

  《管理办法》规定,从9月1日开始,成立满5年、管理证券资产规模不少于50亿美元的海外保险公司将可以申请QFII资格。这比原来“成立满30年、管理证券资产规模不少于100亿美元的海外保险公司才可以获得申请资格”条件宽松了许多。除了海外保险公司、基金管理机构以外,养老基金、慈善基金会、捐赠基金、信托公司、政府投资管理公司等也获得了申请资格。

  “经过3年多的磨合,第一轮能通过高门槛进来的QFII都已经进来了。在资本市场新的发展阶段,降低标准顺理成章。”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中国总经济师陈兴动表示。

  监管部门称,降低保险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的准入门槛,其目的是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由于国内现阶段QFII制度门槛较高,目前上述机构申请较少。而在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这类机构要占到QFII总量的70%左右。

  “降低门槛有利于扩大投资的各个参与层面,更有利于鼓励长期投资。”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龚方雄说。

  “虽然同属中长期投资,但是,中小机构投资者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投机成分更高一些。”在花旗集团经济学家沈明高看来,更乐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是中小机构有别于大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

  龚方雄告诉记者,QFII有利于增加长期投资理念,减少市场波动性。特别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不长,机制不够完善,特别容易引发“羊群效应”,要涨都涨,要跌都跌。QFII进来以后,有助于区分好公司与坏公司。

  “对A股市场,QFII既有稳定器的作用,也有加大波动的可能性,关键是哪一方面的作用占上风。”沈明高则分析认为,国外的机构投资者追求的是投资回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当某只

股票的价格涨到预定的目标价格的时候就可能会获利回吐。同时QFII对宏观经济的政策也较为敏锐,经济波动与股市波动的联系也会逐渐变得更加密切,这样也会使市场产生向下的压力。在市场波动时,QFII会比国内金融机构更敏感,行动也更快,而中小机构投资者会更敏锐、出手更快。

  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下一阶段,对于注重长期投资、持有股票换手率低的QFII将予以大力支持,引导QFII整体投资方向。据悉,2005年QFII的股票换手率为193%,远低于基金、社保、券商集合

理财和券商自营的换手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