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发改委对医院动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 02:08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徐昙

  近日,国家发改委掀起第19次药品降价风暴的同时,矛头也指向了医院。

  8月24日,发改委毫不客气地公布了八起医药价格违法典型案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当其冲。这多少有些杀鸡吓猴的意味。

  医院占据了全国药品销售总额的80%,但在发改委历次的药品价格管制狂潮中,对医院的影响始终不大。

  历次降价总是企业“最受伤”,其抱怨发改委一再削薄其利润空间,而医院却毫发无损。医院颇像家电连锁业的国美,牢牢掌控了药品销售终端,对药厂有绝对的议价权。医院似乎也没有受制于政策规定“不得超过最高15%的加价率”。目前医院暗自对一些药品的加价率最高达到60%,平均加价率为40%。医院成了医药价格改革最顽固的一环。

  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透露,接下来发改委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检查医院的加价率,立志要切断医和药之间的联系。

  而发改委不遗余力的推动药价管制狂潮,一定程度上却产生了药价越降越高的悖论。有数据称,发改委历次降价大约降低了400亿元药价总额,但中国老百姓每年购买药物的金额却没有大幅降低。

  产生这种悖论的原因之一是部委之间的不协调甚至相互掣肘。一面是发改委拼命降药价,一面是国家药监局大肆“放水”——加大药品审批的口子,通融企业把降价的旧药品“换马甲”以新药品示人。

  原则上,卫生部有责任管住医生的处方,但在国家财政补偿不足的情况下,卫生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药价事实上成了医院的自我补偿机制。据说很多医院实施了科室承包制,医院、医生的收入与药品销售直接挂钩,因此发改委指定的降价药品便在医生的处方上消失了,替代的则是更贵的药品。发改委的努力难以落到实处。

  发改委对医院动刀的潜台词是对医药流通体系的改革,而药品真正降低需要多方改革联动——

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医药分家。在其他改革不见成效的情况下,发改委孤军奋战单方面降低药价不能解决医疗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