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郑州工业迎来牛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19:20 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汪先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工业短腿”这个词语好像从郑州官方的话语中离奇地消失了。要知道,许多年以来,这座整天把“商贸”挂在嘴边的城市对工业始终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以至于残弱的工业经济无法为它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

  有理由认为,自2003年提出“拉长工业短腿”以来,工业在郑州的政治话语中获得了至少与商业平起平坐的地位。经过几年的努力,郑州工业经济表现出了“牛市”的基本特征。 今年上半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43亿元、利税总额143.3亿元,这相当于2004年全年的水平,而且比上年同期增长39%以上。

  用郑州市市长赵建才的话说,郑州正在发生经济转型,工业和商业一道,都在升级。

  ○牛市初显:17个行业利润增幅在100%以上

  郑州宇通集团的老板汤玉祥如今是响当当的人物。叼着雪茄、眯着双眼、面带淡淡的微笑,是他留给别人的印象。据说,他抽的雪茄产自古巴,是古巴官方赠送给他的礼物。

  2005年,宇通客车出口到了古巴和伊朗,在这些国家受到好评。随后,老汤专程到古巴推销宇通客车,受到了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的接见,卡斯特罗发表电视讲话,要在古巴全国推广宇通客车。

  这对于中国客车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此前在汽车行业,总是进口,而出口几乎是空白,显然汤玉祥正是这一空白的改写者。今年,宇通客车的出口已经达到971辆,完成出口交货值4亿元,成为郑州出口最多的企业。

  因此,如果问郑州的工业企业中,谁最有希望入选2006年全国企业500强的话,那么答案无疑会落在宇通集团身上。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宇通今年的产值和销售收入均将轻松突破100亿元。

  也因此,宇通被列入郑州51家重点企业之一,而这51家重点企业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0亿元,整整比去年同期高出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3%。

  支撑起郑州工业经济牛市的当然远不止这些。在郑州全市37个工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实现利润较快增长,其中食品、建材、铝及铝加工、汽车等17个行业利润增幅在100%以上。

  尽管今年依旧面临着用地少、信贷难等问题,但郑州市以扶优扶强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两大工程重点,积极化解

宏观调控带来的不利因素,在推进重点企业进步的同时,积极落实工业项目建设投资,上半年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6.3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投资超亿元的54个项目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58.1%。

  令人颇感吃惊的是,从2003年1月至今年上半年,42个月中,郑州工业生产的增速有41个月份保持在20%以上。也许,也正因如此,郑州市市长赵建才才会底气十足地宣布,郑州正在发生经济转型,工业和商业一道,都在升级。

  ○杀手戈恩刺痛郑州的工业恋情

  时光如果倒流那么几年,你也许会对郑州残弱的工业经济感到不可思议。对于关心郑州经济的大多数热心人士来说,这是一段苦涩的记忆。其中,最苦涩的应当是2002年的夏天,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乘自己的专机降落在新郑国际机场,许多人对这个冷峻得像个杀手的王牌企业家产生了莫名的敬畏。事实上,他“成本杀手”的美名早已为全球同行知晓。

  戈恩来到郑州,仅仅是为了考察他们投资的企业——郑州日产的运营情况。但是他获得的来自官方的礼遇就像汤玉祥在古巴时获得的礼遇一样。戈恩走下飞机时,迎接他的是手捧鲜花的儿童、盛大的仪仗队和郑州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人。

  还好,在不久之后,戈恩将对郑州日产的持股通过现金投入,由原来的5%提高到30%。随后,才有了郑州汽车工业中的另一张名片——郑州日产的王牌车型帕拉丁。

  对王牌企业家和王牌企业的暗恋仅仅是郑州工业经济发展史上一次小小的忧伤。之前的许多年,这座整天把“商贸”挂在嘴边的城市对工业始终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在20世纪90年代郑州几个流行的词语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这座城市的野心几乎与工业没有任何关联。“国际商贸城”、“东方芝加哥”、“现代化商贸城市”,这些都是当年郑州想要达到的高度,也许以“亚细亚”为标志的商业化浪潮和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使郑州在那个年代天然地产生了轻工重商的心态。官方一直认为商贸和物流最适合郑州的发展需求,以至于对工业有意无意地忽略。

  已经有不少观察人士发现,商贸优先地位(商业立市)的确立,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助长了“亚细亚”式的冒进主义,同时也左右了人们对城市产业政策(选择以哪种产业来支撑一座城市)的理性思考。

  作为观察者之一的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就曾表示,重“商”时代人们对商业化浪潮的来临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事实上,当时商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过持续已久的计划经济,那种被压抑的消费能量像洪水一样得到释放。因此,当时商业的兴起不过是对长期积累的消费需求进行一种补偿。这种补偿性的增长在许多城市里都能得到体现,而光靠商业,是支撑不了郑州的发展需求的。

  一个产业导向极大地倾斜于商贸的城市,工业的残弱是必然的。

  ○“拉长工业短腿”曾经是一个全新的名词

  早期,除了宇通、三全这样的企业依靠企业家们自身的才华获得了发展外,大部分工业企业在重“商”主义的意识形态里基本上沦为摆设。

  先期进行改制的嵩岳集团作为纺织工业的典型昙花一现般迅速衰弱了,纺织行业的过度竞争摧垮了这个包袱沉重、拖泥带水的国有企业,直到2006年郑州市政府决心对嵩岳集团旗下几家尚有实力重整旗鼓的纺织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时,郑州的纺织工业才算是迎来了一些曙光。

  河南第一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白鸽股份在上市后的十多年中,一直陷入债务纠纷,面临退市。2002年前后,郑州市政府不得不拉来另一家国有企业郑州热力总公司对其进行重组,该公司甚至被要求为另一家困难国企郑州电缆集团提供帮助。但是今年,那个当年风光无限、身兼三家企业老总的国企领导人却倒在了法的门前,两个患难中的企业(白鸽和电缆),如今仍在等待橄榄枝的到来。

  很多年以来,郑州工业经济不仅乏善可陈,而且各方对一些陷入危机的重大企业的拯救都基本上以失败告终。在各方为困难户的生死问题苦苦寻找而不得的时候,郑州市迎来了新一届领导人,这其中包括现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李克,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郑州市市长赵建才等,他们大体是同一时期来郑州任职的。

  这大约是2002年底的事情。在一次大型的会议上,王文超(时任郑州市市长)和李克(时任郑州市委书记)的先后发言令与会者深感惊讶。王文超认为,必须强调“工业立市”,因为工业化是郑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不可逾越的阶段。

  而李克则证明,工业经济对郑州经济总量的贡献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而周边城市的工业经济正在加速发展,郑州的工业经济增速落后于周边城市,郑州的省会城市地位正在受到挑战。李克率先使用了“工业短腿”这个词语,他第一次说出这个词语时,也许是由于他的广西口音,也许是与会者从未想到“短腿”可以用来形容郑州的工业现状,以至于大多数人都不甚明了。

  但是,李克让官方的词条中增加了“工业短腿”这个词语是不争的事实。他认为,在“发挥商贸优势”的同时,必须“拉长工业短腿”。

  2003年,作为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拉长工业短腿”被正式确立。

  ○牛市并不表明郑州工业短腿已经变长

  当“拉长工业短腿”成为定论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丰富这个产业政策的内涵,并使这个政策迅速得到落实。一般认为,产业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产业递进有自己的规律,首先是农业,然后是工业,接下来才是服务业。对于郑州来说,如果缺少工业的支撑,商贸(服务业)的繁荣很难持续。

  为落实这项政策,2003年,郑州市提出了“两个新增160亿”,一个是固定资产投资新增160亿元,另一个是规模工业销售收入新增160亿元。结果,这一年郑州市的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而历史上,1993年到2002年的9年间,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新增销售收入为43.4亿元,2002年的增幅最高,也仅仅达到了81亿元。

  接下来的几年中,郑州市每年都会就“拉长工业短腿”提出几项策略。2004年,投入200亿元对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2005年和2006年提出“工业项目建设年”,对重点企业“扶优扶强”。近三四年,郑州的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和收入都实现了翻番。

  工业经济牛市在今年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根据郑州市统计局的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7.9%,为历史少有。目前,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达到306家,比上年度新增110家,其中,销售收入在10亿~50亿的企业18家,比上年增加7家。

  尽管牛市初显,但工业短腿是否已经被拉长并未得到郑州市官方的认可。作为学者,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谷建全认为,虽然郑州的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不能说工业短腿已经被拉长,尤其是工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仍然需要提高。

  谷建全认为,目前郑州工业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大个头企业不多,这一点与洛阳、武汉相比更加明显,郑州除了宇通,今年产值能够超百亿的企业很难找到。另一个问题是支柱产业的规模不够大,产业集中度不高,这使得郑州工业经济的

竞争力仍需加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