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派出工作组赶赴重庆市帮助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由于干旱露头早、持续时间长,降水少、高温强度大,水源缺、土壤失墒快,范围广、危害特别重,灾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今年重庆市特大旱灾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露头早,持续时间长。重庆市伏旱时间较常年明显偏早,常年7月下旬才开始的伏旱,今年7月初就已露头,比历史同期提早10—15天。夏旱连伏旱造成重庆市大部分区县(自治县、市)总旱日数超过50天,渝东北地区在80天以上,巫溪县长达84天。据市气象部门测报,重庆市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10天左右。
二是降水少,高温强度大。夏旱期间,重庆市东北部地区较常年同期降雨偏少9成左右,气温偏高1.3℃—2.1℃,雨量之少、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和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极值。伏旱期间,重庆市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降雨偏少6成以上,渝西地区降雨之少为百年罕见;日平均气温偏高2℃—3℃,綦江县日极端气温达44.5℃,全市日平均气温、高温日数、暑热日数及酷暑日数均为重庆市有正式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之最。
三是水源缺,土壤失墒快。大江大河水位大幅度低于常年同期水位,全市有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471座水库、2.96万口山坪塘干涸,8568眼机电井出水不足。全市80%的土壤表层已出现严重干旱状况,35%的土壤20厘米以下的土层已干旱失水,水田严重龟裂,有的裂缝达11厘米。
四是范围广,危害特别重。夏旱连伏旱造成重庆市所有40个区县(自治县、市)受灾。干旱导致渝东北地区部分水稻、红苕不能栽植,严重影响水稻、玉米扬花抽穗,致使千粒重下降,花生、烤烟、蔬菜、竹木等大面积枯死,水果裂果、落果现象比较突出,渔业生产损失严重。重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部分农户要到1公里以外挑水吃,1担水的价格高达3-5元。全市发生森林火灾76起,所有水库的配套电站均已停止发电,部分工矿企业因拉闸限电不得不临时停产。特大干旱给重庆市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预计全市大春粮食作物因旱减产2成以上。
面对日益加重的旱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对全市抗旱救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并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发布特大干旱红色预警,紧急调度抗旱救灾资金2.64亿元,帮助重灾地区抗御旱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亲临一线检查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旱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确保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不渴死大牲畜、确保不出现重大森林火灾、确保战斗在生产和救灾一线的干部群众的生命安全、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五个确保”工作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抗旱救灾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抗旱救灾工作部署,目前重庆市正集中力量紧急实施“挖井找水”工程,及时解决灾区人民群众突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力保安全渡过特大伏旱期。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重庆市在2006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建设计划中,从县乡村道路建设资金中调整250万元用于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挖井找水”工程,可解决7500人的饮水困难。
(地区司扶贫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