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念是促进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审计事业的巨大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当前地方审计部门现有的一些审计理念,对于审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思考。
一、地方审计机关存在的几种审计理念
1、“审计万能论”,即认为审计无所不能,审计监督可以有效地辐射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由于审计部门自身认知的错位以及社会对于审计作用的过高期望,造成审计监督的效力人为地扩大化,这已影响到审计机关如何理性地坚持依法审计和科学地规避审计风险。
2、“审计形式论”,即认为我国行政型的政府审计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在这种审计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人把审计部门定位成各级政府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监督成了“走过场”,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审计效力难以完全发挥。
3、“审计无权论”,即认为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责时,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法定权限,执法手段和处罚执行力度较为薄弱,审计工作难有作为。当前,国家审计工作的重心在于促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换言之,即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简单的行政处理、处罚已经不符合形势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综合业务技能,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不断提升审计执法水平,而不应该片面地强调权限的授予和使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更新审计工作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带来的是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审计工作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使审计监督的作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理念,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依法审计的理念。新修订的《审计法》,贯彻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精神,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在宪法和审计法确定的审计监督职责范围内活动,既不能扩大审计监督范围,超越职权乱作为,也不能履行审计职责不到位,造成失职不作为。审计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明确审计范围、找准审计依据、规范审计程序、核实审计证据,并作出正确的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从而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2、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我国目前实行的行政型审计管理模式,优点在于:一是方便服务于政府中心工作;二是有利于审计建议的落实。它虽然在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总体运行状况是良好的,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坚持服务于政府和人大的思想,妥善处理及协调部门间的关系,确保审计监督的重点和审计报告反映的事实即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内在效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审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重点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进审计团队建设,树立团队意识,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相互协作能力。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审计人员战斗力和执行力的提高,最终实现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的总体目标。 (作者: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 陈宏伟)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