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欧美中央银行家年会热议中国制造成本上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 02:1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慧卿 综合报道

  从事玩具行业20年的英国人安东尼·坦贝尔已经习惯了从中国进口的毛绒动物、咖啡杯和各种小雕像是如此廉价。但今年以来,他的中国采购之旅却让他印象大变。在香港,“成本上升”这个关键词主导了他与供货商的每场谈判。

  与以往争相降价不同,中国的玩具公司一致表示要将产品价格上调5%~10%。坦贝尔开始相信,这并不仅仅是自己谈判技巧的问题了,“在我去中国之前,我认为那里有无穷无尽的便宜东西;当我离开时,我不再这么想了。”

  过去至少10年间,中国扮演了受欧美中央银行欢迎的角色。“中国制造”降低了相当部分商品的价格,从而有利于减缓消费品价格整体上涨的趋势,也有利于各国央行实现反通胀目标。

  今年春天,欧洲央行表示要对所谓的“中国影响”进行研究,美联储的高级官员也表示要进行类似研究。而中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了全球缓和通胀,也是本月25日在美国怀俄明州

杰克逊洞(Jackson H ole)举行的中央银行家年会讨论的中心话题。

  不过,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自2003年以来一直下降,而今年变为持平。美国从很多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工业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也出现了相同的趋势。根据英国NTC研究公司(N T C R e se arch)发布的采购经理指数,中国产品的出厂价在过去4个月中大幅上升。

    中国成本上升向世界溢出

  “原材料在涨价;石油在涨价;工资也在上涨,”塑料玩具生产商香港默顿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彼得·凯勒说,“确实,中国的成本正在上升,并且可能继续上升。”

  默顿公司面临着其在广东的玩具厂薪酬水平快速上涨的情况,凯勒估计,最终,其产品的价格可能上调5%~10%。

  经济学家表示,对消费者来说,好消息是这种价格的上涨还不会传递到最终的商品零售环节,尽管这会减少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最新的通胀报告指出,即使剔除了

能源和金属价格上涨因素,英国目前的通胀率折合为年率也将达到5%。报告还特别指出,2004年以来英国的进口价格出现了上升趋势。欧洲央行在最近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欧元区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欧洲央行表示,1996~2005年间,中国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对欧洲的出口,帮助欧元区国家的通胀水平年均降低2%。因此,中国成本上升正引起欧洲央行的密切关注。

    中国抑胀的作用不会很快消失

  此次中央银行家年会上,伯南克指出,20多年来,中国逐步崛起成为出口大国这一事实改变了世界经济。廉价的劳动力和拥有香港这样一流的港口,使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很容易涌入全世界。

  中国生产成本上升,那么外国投资者可以在印度和孟加拉国这样有潜力成为制造中心的国家设厂。另外,在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设厂,也能够有效避免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劳动力套利’仍在全球存在而且获益丰厚。在中国生产和招聘仍然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表示。

  当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持“中国成本上升将快速推升工业化国家通胀率、从而迫使各国央行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这个观点。“中国影响”的怀疑论者现在倾向于集中讨论其消费者的适应能力。

  中国在全球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不会很快消失。但不容否认的是,从最近一些数字和个案看,中国对全球价格维持低位起到的作用正在减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