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货币手段不因行政力量加码退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 10:33 经济观察报

  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正在清理中。按照预定的时间表,9月初各省区将把清理结果汇总上报国家发改委。到底会有多少项目会因违规而被叫停?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因违规建电厂而做检查之后,这是最大的悬念。

  中央政府以最明确不过的方式维护了宏观调控政策权威性,如果地方清查仍然只顾自己的小算盘,相信必会招致更严厉的行政压力。因而,清查尺度松紧,可以看作地方贯彻中央政策是否坚决的试金石。

  不过松紧之间的拿捏,并非如此之简单。如果行政弹压力度过大,层层加码,也可能导致投资硬着陆。这对主要靠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来说同样不可承受,也有悖于中央政府希望经济能够平稳运行的初衷。

  这种矛盾的心情将决定对新开工项目清理的结局。2004年,有关部委也曾下发同样的清理令。从当年4月清理开始至9月结束,最终被叫停的项目还不到被清理项目总数的1%,加上暂停和限制整改项目,也不过占被清理项目的4.6%。砍掉一个项目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更难解决的问题在于砍项目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2005年,发改委叫停了包括内蒙古新丰电厂在内的32个电厂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投入的信贷资金超过200亿元。如果都砍掉,财务状况刚好起来的国有银行难免又增坏账。所以,如今再看当时这些项目,有些已经完工开始见效益,有些则招兵买马加快建设。

  而且,2006年不比2004年。明年政府换届,

中国经济一直存在所谓的政治周期和换届效应,大上项目之风如何遏制,是否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宣示和以儆效尤式的惩戒?或许也面临着更微妙的权衡。

  在这样的格局下,宏观调控政策选择无法回避中央政府和地方的博弈关系,在地方仍然掌控太多经济资源,甚至或明或暗地扮演着投资主体和推手之时,以政令方式控制投资,使地方发展经济的冲动服从于宏观调控大局,是必要之举。

  即使如此,也应该明确,行政手段并不能解决市场问题。今年以来的投资高增长,仍在于流动性过剩,融资成本很低。各类市场主体都可以相对低廉的成本铺摊子上项目。因而,为经济降温的主要方式,仍在于综合运用利率和

汇率政策,进一步收紧流动性。

  本月中旬,央行选择了加息。尽管27个基点对于解决过剩的流动性和遏止投资冲动并无明显效力,至少表明货币政策手段并不因行政手段加码而退出场外。实际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仍有很大空间,比如说在决策的前瞻性和预判性上,比如说如何进一步增强央行决策的自主性,从而更好地把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而政策的有效性跟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对于决策部门来说,在货币政策选择中如何在利率和汇率间找到平衡,仍是当下的一道难题。我们认为,宏观调控压力加大了汇率灵活性的紧迫性,这个趋势不应以防范热钱流入而改变。而汇率弹性的增强,也可以给利率手段的使用以更大自由度。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