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北京亦庄对外招商提高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11:48 财富时报

  12年吸引企业近2000家 总投资135亿美元

  -文/张 元

  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消息,今年8月上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核心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招商引资工作思路,集中精力抓精品项目引进。 技术创新打造亦庄新城核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东南亦庄地区,始建于1992年,1994年8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开发区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

  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

亦庄新城”的核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以国际化宜业、宜居城市的标准,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为依托的综合产业新城——“亦庄新城”将成为辐射和带动京津城镇走廊产业发展的龙头。

  目前,区内聚集了诺基亚、戴姆勒·克莱斯勒、京东方、中芯国际、拜耳、通用医疗、SMC、同仁堂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汽车、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意见》要求,根据开发区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北京市关于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路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

  同时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精品项目。坚定不移地发展有鲜明产业特色的、能够代表开发区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装备制造和汽车等几大主导产业中制定新的更高标准,注重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注重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重点项目的引进,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技术前沿领域核心技术的项目引进。

  结合主导产业的特点,逐步发展有特色的、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意见》特别提出要禁止或限制简单加工、组装型项目进入开发区。

  吸引三高一低企业

  《意见》明确,对主导产业领域引进的项目要符合高端、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的精品项目要求。尤其要关注引进项目的节能、节水、节地性。对所有入区的企业要求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节约

能源、循环用水的技术,使开发区在节能、节水、节地上在全市乃至全国处于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投资促进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从抓项目的数量向抓项目的质量过渡,从日常的项目谈判向以主要精力抓项目信息源转变,建立以锁定项目信息为龙头的投资促进工作管理模式。

  据介绍,截至2006年6月底,开发区共有入区企业1959家,其中三资企业481家。入区企业投资总额134.97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投资总额109.33亿美元,三资企业平均投资额2273万美元。共引进以诺基亚、通用电气、拜耳、康宁、奔驰汽车等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56家,投资项目67个,平均投资规模4600万美元。

  12年引资135亿美元

  2006年上半年,北京开发区出口41亿美元,同比增长82.9%。出口在全市排名从2005年年底的第三名上升为首位,对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74.5%。2006年上半年北京开发区机电产品出口40.3亿美元,同比增长84%,在北京市排名首位,对北京市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2%。2006年上半年北京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6亿美元,同比增长81.3%,在北京市排名首位,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6%。

  据统计局消息,今年以来,北京开发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全区经济呈现高位运行稳定增长的良好趋势。1至6月份,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20亿元,同比增长52.33%;完成销售(营业)收入783.95亿元,同比增长54.96%。同时,吸引投资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合同外资金额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实现3位数快速增长,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值。

  电子信息业收入居首位

  2006年1至6月份,开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720亿元,同比增长52.33%;完成销售(营业)收入783.95亿元,同比增长54.96%。上半年新批企业投资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其中,三资企业38家,投资总额10.64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合同外资金额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实现3位数快速增长,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值。

  加快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仅今年1-6月,开发区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累计高新技术企业431家。随着发展,开发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至6月开发区经济运行特点分析显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带动开发区经济高位运行的主体力量,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7.74%和81.36%。电子信息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位列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的三甲。其中,电子信息业收入居于首位,占高新技术企业收入总量的80%。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稳健

  开发区以吸引精品项目、大项目为重点,在招商引资、产业促进方面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开发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9.14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235亿元,5年翻了3番多,年均增长52%;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102亿元,销售收入增长到1267亿元,两者都以年均增长67%的速度迅猛增长,双双达到各自2000年水平的13倍。2005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150.41亿元,占北京市的16%;出口总值56.94亿美元,占北京市地方出口总值的33.3%;实际利用外资6.13亿美元,占北京市的17.37%。

  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区的发展势头稳健。1-6月,开发区产值前6名的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它们的工业总产值均超过了10亿元,分别为诺基亚、富士康、金长科、京东方、威讯、中芯国际。在分析中芯国际今年以来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时,中芯国际副总裁刘越表示,中芯国际北京公司拥有国内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也是目前惟一投入运营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中芯国际北京公司自2005年开始正式运营起,一直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扩大产能,并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力争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市场接轨。现在,中芯国际北京公司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90纳米,生产能力也达到1.5万片(12英寸晶圆)/月。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加速产生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公司在产值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产业结构呈现高端特色

  目前,北京开发区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医药、汽车、装备制造4大主导产业。2005年,4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820.04亿元、55.26亿元、32.4亿元和132.03亿元,依次分别占全区总量的71.28%、4.8%、2.82%和11.48%。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呈现出高端特色。今年1-6月,开发区新批三资企业38家,投资总额10.64亿美元,同比增长397.45%。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排在新入区企业行业的前列,其投资总额为2.51亿美元,达新批三资企业投资总额的23.58%。在新批企业中,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多达11家。特别是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康达应彩科技有限公司、瓦里安医疗设备公司、西科纳伟材料公司、汇龙森欧洲科技公司、北京维健达医疗科技公司、融德

资产管理公司等企业,投资总额都在2000万美元以上,体现了开发区吸引精品大项目的招商引资思想。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开发区入区企业1959家,其中三资企业481家,内资企业1478家。入区企业投资总额134.97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投资总额109.33亿美元,三资企业平均投资额2273万美元。累计合同外资金额40亿美元,累计外商实际投资25.77亿美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