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浙江出省调研 欲强化苏浙沪区域合作架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1:1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芃

  上海报道

  “利益趋同的方面,合作推进较快;不过资源共享、环保合作仍是‘老大难’。”8月22日,浙江省府协作办区域处副处长韩海祥向记者讲起上周江苏调研的感想。

  8月15—16日,韩海祥随浙江省府协作办主任带队的一行人奔赴江苏省,学习调研长三角交流与合作工作。

  这次酷暑中的拜访,是一个三年回顾。据悉,近期内,浙江省委省府的有关职能部门还将分头赴上海和江苏调研。

  2003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浙委办[2003]6号文)。而据浙江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透露,近日,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总结参与区域交流的经验,并对之前各项区域合作专题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

  三年回顾

  “浙江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交流与合作,首先是由微观(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和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引起的;是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浙江省委研究室的郭占恒说。

  这个问题上,比起当地嗅觉敏锐的企业,当时的浙江省政府部门慢了不止半拍。

  嘉兴市府的一位官员对此深有感触:当年江苏紧锣密鼓地修建沪宁高速公路时,浙江省却顾修建省内城市通往杭州、宁波的道路。“嘉兴是长三角16城市中离上海最近的,但早年一直发展不快,风头都被昆山抢去了。”

  习近平到任浙江,骤然加快了接轨沪上的步伐。

  2003年3月,参加全国两会回浙后不久,习近平即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赴上海和江苏学习考察,并在随后力促省委省府出台了上述6号文。

  这份文件从交通网络、信息共享、产业对接、经贸合作、生态环保等方面,为浙江省参与长三角合作制定了框架。

  为此,省政府还专门建立经济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具体负责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战略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协调工作。

  “这几年与长三角合作的力度很大,各个合作专题都进行得不错。”韩海祥告诉记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就是一个明证。

  目前看来,当年6号文中提到的一些重点工程,比如沪杭甬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建设,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上海地铁向嘉兴等地延伸的前期工作和建设等等,都已经完工或者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融入长三角,不光是具体层面的合作,向沪苏两地学习也很重要。”浙江省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表示,特别是近两年来,

宏观调控趋紧,“块状经济”屡受诟病,浙江省一直在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就更加感觉到学习江苏的必要性。

  据悉,江苏省此次出面接待的,除了发改委区域处、经济合作处等部门外,还有省经贸委、人事厅的多位官员。

  政府间合作困境

  然而,长三角合作中仍然不是一帆风顺。

  韩海祥首先想到的是政策标准的不统一,和由此带来的壁垒。比如说,车辆进出的规费迟迟不能统一;社保标准的不同,给人才流动带来了障碍。

  

医疗保险的互通就更为棘手。事实上,嘉兴市早在两三年前就提出要和上海实现异地就医、医保卡通用,但至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郭占恒认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区域合作早已突破了“产业合作”的领域,更多地向诸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共享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方面转移,这些内容的合作只有政府牵头才能做成。

  政府被推向了前台。而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有观点认为,长三角区域合作也许将渐行渐难。

  长期演进之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副省(市)长级别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二是长三角15(+1)城市市长级别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三是长三角各城市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会。

  从2006年开始,又多了一个三省市的高官会——由沪苏浙三地的党政“一把手”共六人参与,是目前长三角地区级别最高的一个沟通机制。

  “越到高层,意见当然越统一”,韩海祥向记者感叹,“但在下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就会碰到很多具体问题”。

  “有些问题,需要各地提高认识;还有些问题,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这可能不光是长三角一个区域能解决的。”一位专家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