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个人跨境收支成海外热钱流入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 07:59 经济参考报

  应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界定“居民”与“非居民”标准

  本报讯 “我们对个人项目的监管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一名长期从事外汇管理工作的官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这样表示。事实上,一部分海外资本正通过个人渠道,化整为零悄悄入境。这位官员表示,将针对个人项目管理这个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外汇管理部门公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个人跨境资金收支规模达到717亿美元,其中跨境收入633亿美元,支出84亿美元,顺差549亿美元,占到当年全部跨境资金净流入的20.4%,个人跨境收支已经成为海外资金流入的渠道之一。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是,去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随后8月份全国个人跨境收支顺差达49亿美元,同比猛增75%,环比增长11%。而此前的几个月,这项顺差是持续下降的。今年

人民币汇率“破八”以后,对
人民币升值
的预期更加强烈,从个人外汇收支渠道涌入的资金更是有增无减。专家指出,这说明,个人跨境收支渠道成为了海外“热钱”觊觎的流入通路。

  “通过境外投资渠道进入中国的外资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程序,对于如何使用也有严格的监管措施,而利用个人外汇收支渠道,进出和使用要自由灵活得多。”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

  由于目前我国对因私外汇账户的管理比较松散,银行很难审核非居民个人外汇流入的真实性,非居民个人就有可能将其他性质的外汇资金,如贸易货款等假借“侨汇”、“捐赠”的名义流入国内。“少数驻华机构或外商代表处就是这样以非居民个人身份从事经贸活动,从而规避了外汇管理部门在经营范围、外汇、税收等方面的管理”。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我国非居民和居民个人身份界定目前还没有严格的标准,这使得一些境外企业的法人利用双重身份来逃避监管。这位官员举例说:“如果境外企业的法人代表同时拥有境内居民的身份,就可以利用自己居民、非居民个人的双重身份的便利,把境外资金直接汇进个人账户,这样他们不用通过外汇局的审批就可以用个人的名义顺利结汇,从而规避了外汇管理部门对外国投资者境内投资资金结汇及划转的审核要求。”

  数据显示,通过非居民、居民个人项目流入的资金,其资本投资色彩越来越浓,流入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小道外资”的大量涌入,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使得相关外资统计数据失真,对外汇收支平衡和外汇管理秩序也带来不利影响。

  这位官员表示:“下一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严格居民与非居民个人的界限,并特别对难以提供凭证的个人项下单方面资金转移,如捐赠、侨汇等进行管理。”

  记者 李圆 张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