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深圳速度放慢的背后:减速的深圳怎么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 07: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谋

  8月4日,深圳市公布了该市2006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13.5%。

  13.5%,备受瞩目的深圳“速度”引来世人的关注和惊讶。

  过去25年年均增速28%、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代表,在许多惯于“速度论英雄”的人眼中,深圳“十一五”起步却似乎“步履迟缓”了。

  减速的深圳怎么了?

  13.5%:突出效益的速度

  就在人们聚焦13.5%的同时,深圳市统计局也公布了《“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结论是深圳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4个方面都比去年同期稳步提高。

  近两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不断发出土地、

能源、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警告,这4个 “瓶颈”,也就成为考核深圳“效益”的焦点。今年上半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1.31亿元,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能耗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万元能耗标准煤、水耗为全国最好水平并继续下降;河流水质改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6.4%。

  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是深圳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在深圳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8%,金融、物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明显上升。

  在深圳“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的统计指标中,该市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明显增加,无形资产利用率大幅提高,专利申请量增长70.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0.47%,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

  深圳的“效益”更体现在深圳对国家贡献的能力大大增强。深圳今年上半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为250.64亿元,上交中央的收入达316.5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57%和39.86%。

  13.5%:模式转换的速度

  在深圳的《“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中,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统计中近年来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的GDP,只是“经济效益”的指标之一。

  GDP在统计数据中的地位下降表明:深圳将不再“以GDP论英雄”。

  记者翻阅深圳市统计局对深圳2006年上半年经济情况的统计数据时发现,许多“下降”的指标放在比GDP的“增长”更为突出的位置。

  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明显下降,单位产出能耗下降,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程度的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该市主要领导认为,这些“下降”应该比GDP的“增长”更受关注。

  以“土地换投资”、“高产出、高消耗、高污染”、“资源、产品、污染”的粗放型传统发展模式,在深圳已逐渐变成讲究“种高产田”、“高产出、低消耗、零污染”、“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效益型、节约型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新模式。

  目前,深圳启动了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取消除“城中村”改造外的各类地价优惠政策、按不同容积率计收地价、对闲置土地收取“闲置费”。针对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搬出深圳为要挟的企业,该市主要领导明确表态:打开大门,请君自便。“筑巢引凤”这一风行全国多年的口号,在深圳已转换为“引凤筑巢”。

  13.5%: 摆脱虚名的速度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引导劣势产业有序退出,大大提高了深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但也在短期内,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投资、消费的增长,尤其是影响GDP的增长速度。

  深圳对这种影响早有预料。在今年3月的深圳两会上,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说过,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求深圳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甚至不惜把发展速度暂时降下来,“调整经济发展思路,不再攀比经济规模和总量,如果还单纯以GDP论英雄,很可能会觉得深圳辉煌不再了。我们要敢于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承受外界的压力、承受暂时的误解”。

  深圳的经济专家认为,凝聚着“效益”、实践着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13.5%,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效益深圳”要求的速度。

  深圳在公布13.5%的同时,公布了另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贷款余额仅分别为全国平均增速的一半和1/3,国家目前严格控制的产能过剩行业,深圳没上一个项目。专家们认为,这表明在国家经济运行的大格局中,深圳的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态势。

  13.5%,体现着深圳“

十一五”起步的“平稳、提升、优化、协调”;13.5%,并非表明深圳辉煌不再,相反是在以“效益”续写深圳的新辉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