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国际化发展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 14:22 证券日报周刊

  中国企业如何突破国际化发展瓶颈——专访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战略和组织学Anil K. Gupta教授

  本报记者 李云龙

  人物小档案:Anil K. Gupta,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教授,战略和组织学Ralph J. Tyser教授,被评为北美20位研究战略和组织问题的超级人物之一。著有《追求全球优势》(与达特茅斯大学Vijay Govindarajan合著),和《精明的全球化》(与麻省理工大学Eleanor Westney合著),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由Jossey-Bass/John Wiley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化难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国际化发展这一瓶颈性阶段,实现企业发展质的飞跃,就企业国际化发展和中国创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

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著名的战略和组织学Anil K. Gupta教授。

  记者:随着年底中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我们对很多国际性的财经问题非常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商品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全球市场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Anil K. Gupta教授(以下简称“教授”):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表现在输出和输入两方面。从输出看,对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均有影响;从输入讲,通过大量的原材料进口,中国经济也受到了输入性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影响。综合起来,中国经济对外对内的影响都更大了。但中国在很多资源上的储量和产量上都是有限的,如不注意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我希望,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中国能够成为在环境保护和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方面的领导者,那样,中国也就能够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在科研和先进技术方面的引导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对一些小的市场,比如非洲和一些小经济体市场的影响还有待发展。跨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已很好了,中国企业还没有进入这样的层次。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和更多的科研成果,对它们来讲是最大的收益;而中国本土企业还不能做到这些。

  中国企业不能总是依赖低成本实现增长,金融方面的变化会促使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比如,人民币升值以及可自由兑换都会构成比较大的冲击,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可能有能力和目前的跨国大型企业展开竞争。通过企业努力,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应该是加快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会降低全球企业的成本。

  记者:那么,中国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才能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并对全球经济产生良性的影响?

  教授:德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格外重视,欧洲所制定的一些标准很多都来自德国,中国企业制定标准的能力还欠缺一些,但是中国企业需要先满足这些标准,然后才有可能在更高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标准,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质量产生推动作用。

  记者:既然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最终会由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来体现。那么,在与跨国公司竞争同时,中国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全球发展的梦想呢?

  教授:中国企业现在的竞争优势是在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低廉,但是中国企业现在又必须开始考虑到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自己了。在走向国际市场方面,很多现在的跨国企业在它们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首先,中国企业应该是细分市场,在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积累自己的竞争力,慢慢一层一层往上累积,直到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比如,上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初期,当时,日本汽车在质量、品牌和造型等方面都并不为美国消费者所熟知,日本汽车企业首先进入了小型和价格低的低端汽车市场,先不奢望其他市场。还有的企业是先进入低价格的大学生市场,然后不断地积累和学习,同时熟悉市场,然后进入所有市场。

  所以,中国企业有必要先利用自己的优势进入一个细分的市场,然后积累自己的实力并拓展自己的研发能力,逐渐成长。

  记者: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进入国际市场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中国公司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又如何更容易更低成本地进入国际市场呢?最近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受到了很多的阻力,也承受了一些失败,比如中石油收购尤尼科,包括最近的一些收购案都失败了,中国企业是否有点好大喜功,过于急燥呢?

  教授:因为石油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而且比较敏感,再有选择的并购时机很不合理。和其他案件相比,中石油并购尤尼科的金额并不是最大的,联想收购IBM的涉案金额要大的多,但是并没有受到国会的反对。

  在未来,中国企业会并购更多的国外企业,随着自己实力的增强和经验的增加,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娴熟。

  现在,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时候,资金并不是大问题,但是中国企业在管理机制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如果想获得国外企业股东和员工的支持和信任,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记者:在中外经济逐渐融合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向跨国企业学习什么?跨国企业有没有需要向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又如何高效地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

  教授:首先,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等级观念比较重,而西方企业更愿意接受扁平化管理。中国企业更多是“人管”,把员工假设为一个要控制的对象,这并不合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适应这种扁平化管理。

  第二,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或者国际化比较深入的跨国企业中,人员的来源本身就已经很多元化了,管理也相对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中国企业的员工相对比较单一,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地区的员工相对比较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多元化的管理。

  第三,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基本上处于以低成本为核心的竞争环境中,而不是考虑我有什么不同,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不同消费享受。而总是想如何以一个更低的价位来吸引消费者,这也就导致市场上的产品也不是那么多样化和有自己的特色。

  西方企业需要向中国企业学习的有两点,一个是创新和变革,中国企业在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方面比国际企业要更容易一些,改革也是如此;二是中国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快,亚洲人工作努力,能够迅速抓住时机。

  记者: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教授:企业的管理最终体现为人与人直接的接触。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首先需要接受和更多国际人才相处和融合。比如,宝洁公司到中国来的时候,在中国工作的既有欧洲人、美国人还有其他亚洲国家来的人,中国的优秀管理人员也被选派到其他国家的市场去。

  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断地融合,国际化的脚步才会加快。在国际人才方面实施扁平化管理,更好地运用好不同国家人才的优势,这是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成长的源泉。

  从商业组成要素或者价值链来讲,中国企业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研发和管理方面,中国企业还需要努力,这样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也就能够成长为跨国企业。

  记者:Anil K. Gupta教授, 我们知道您是史密斯商学院Dingman创业中心调研主任, 同时您也担任很多五百强企业的咨询顾问。请问您对中国的创业家特别是处在创业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家有什么建议及忠告?

  教授:首先,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机会,其实一些很小的事情,也许就会成为创业非常好的机会。美国的EBAY的创业,就是他的太太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也正是很多消费者的需求,这样的创业机会就非常好。

  要抓住一些主流的变化,比如大家工作非常忙,可能就会有很多新的商业机会显露出来,这样的机会非常多,尤其是生活方式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

  找到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之后,对于一个想成功的创业者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找到减少风险成本的方法,比如组建一个团队,大家来共同承担风险,发现和规避风险。开始的投资规模不宜过大,要试探性地开拓市场,不断地累积经验和资本。减少风险冲击的能力是一个创业者最需要具备的素质。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有好的合作伙伴。最近几年比较成功的那些大公司,最初都是由几个合作伙伴创立的,良好的合作伙伴不仅仅分享你的收益,在创业初期,更多地是承担相关的风险,提供相关的经验,共同成长。

  展望未来中国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