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缝补漏洞强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 14:41 中国财经报

  ●本报记者 陈清华 刘明中

  “缝补漏洞”强管理

  ——“乡财县管乡用”让安徽省乡镇财政“脱胎换骨”(上)

  “安徽搞的乡财县管乡用从总体上适应了中央财政‘三奖一补’的政策要求。如果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低,乡镇财政就像一个有许多漏洞的破口袋,投入的财政资金会从这些漏洞里流失,从而发挥不了作用。”言谈中,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周春雨把加强财政管理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他风趣地说,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犹如缝补好了这些漏洞,使得中央财政“三奖一补”政策能够卓有成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政策效应。

  安徽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曹哨兵解释说,所谓“缝补漏洞”指的就是安徽省从2003年试点、2004年7月在全省全面推开的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去年中央财政给了我们省10亿元的‘三奖一补’资金,省里配套10亿元,全部用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中央财政的‘三奖一补’政策为我们省开展的乡财县管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撑,使乡财县管的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乡财县管乡用”使得安徽省县乡财政和乡镇运转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网络撑起“乡财县管”

  在和县姥桥镇财政所里,该所副所长兼报账员孙加武正在计算机上操作乡财县管财政管理系统,记者赶紧在一边观察。老孙将一张该镇规划办的售地收入款1.6万元的票据,放在电脑扫描仪上扫描后,再做了“日收入报表",很快,扫描的原始票据和报表就在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电脑终端上显现出来。

  “我们镇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是这样通过网络和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相连接,受县财政的监控。”老孙告诉记者,镇财政每个月都派人到县财政送一次收入和支出票据的原始凭证,每个季度全县各乡镇之间还进行互查。

  安徽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是核心。“为减少改革后往来报账的麻烦和资金申请支付的不便,提高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效率,我县在2003年7月份,和一家财务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K3财务软件(行政事业版),开通了县乡财政网络,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县乡财政联网工程。”一旁的和县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任鲍岚向记者介绍着有关情况。

  鲍岚告诉记者,这个系统应用后,县对乡镇的资金往来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通过网络可以对乡镇财政的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使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做到了“专人、专机、专账、专线、专户”。“原来一个乡镇一本账需要一天甚至几天才能完成,而现在只需一个小时即可。”

  乡镇运转走上正轨

  七月的安徽,酷热难耐。在和县财政局租来的办公楼里,周维汉的办公室只有一个吊扇在呼啦啦地煽着风,记者浑身感到的是一阵阵的“热风”。回首三年多的改革历程,财政局长周维汉是热中带着冷静,“这一切,得益于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央财政的‘三奖一补’政策和资金,为我们的乡财县管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他强调说,去年,和县得到了包括中央财政“三奖一补”资金在内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700万元,为改革提供了财力保障。

  “由于在改革中我们坚持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乡镇运转走上了正轨。”周维汉习惯性地擦了把汗,然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5年,和县财政收入197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02年的14300万元增收5400万元,而乡镇的工商税收增收额就占了全县财政收入增收额的近50%。同时,精简乡镇人员近700人,减少乡镇债务1200多万元。

  说起“三奖一补”政策的好处,曹哨兵有说不完的话,“中央财政的‘三奖一补’政策和我们省管理体制上的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他举例说,刚进行乡镇体制改革时的2003年,安徽省财政供养人员的人均财力只有1.5万元,到去年已经达到1.9万元。“中央财政‘三奖一补’政策为我们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添了一捆柴,加了一把火。”

  “要真正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彻底减轻农民负担,仅仅靠规范乡镇的收入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规范和约束乡镇支出行为,对乡镇的支出需求加以控制和约束。”曹哨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这一点。

  “学校公用经费更充足了!”

  46岁的乔成平出身于教师世家,在和县姥桥镇姥桥中学已经做了15年的老师。记者一行来到时,他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

  乔成平担任学校的财务科长,同时还带两个班的初三数学课,一周有14节课。一见到记者,他就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学校的情况。他说,“自从实行乡财县管以来,我们学校的各种经费都由县财政直接打到教育专户上,教师工资也直接打到工资卡上,非常及时,老师们都能安心上课了!”

  “今年学校的公用经费情况能够保证正常运转吗?”

  “由于有了中央财政‘三奖一补’资金和省里的转移支付,在实行乡财县管后,我们学校去年的公用经费达到4万5千多块钱,比2004年增加了1万5千多块钱,基本能满足学校的正常运转了。”乔成平回答完记者的提问,话锋一转:“去年开始县财政给我们学校教师拨付社会保障‘两金’(医疗、失业保险)3.7万元,解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

  乔成平告诉记者,他是中学一级教师,现在一个月的工资1300块钱,加上误餐补助、全勤奖等,每个月最少也能拿1800块钱,一年发13个月的工资,“这样算下来,我一年能拿20000多块钱。而在2002年的时候,我一个月最多只能拿到800多块钱。”他的脸上溢满了幸福:“我爱人在镇粮站工作,一个月也有近500元的工资。我很满足!”

  在新建的教学楼前,知情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栋教学楼是2002年镇政府用建办公楼的270余万元建设的。姥桥镇政府就在姥桥中学搬迁后的老教学楼办公。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支持教育。”一直分管财政工作的姥桥镇副书记李庆根开门见山地说,2003年之前,他最大的苦恼是发工资的问题。“那时是有米一餐,无米一顿,这个月工资好不容易凑钱发了,下个月发工资的钱还不知在哪里呢?有钱时,老想着干点认为该干的事情,到该发工资时就抓瞎了。”

  李庆根欣慰地说,“现在好了,从2003年我们县开始搞乡财县管之后,县财政按时将工资款打到工资专户上。我们去年得到了包含中央财政‘三奖一补'资金在内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29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23万元。”李庆根告诉记者,2003年之前,镇里财政支出不规范。现在,500元以下的发票,要有经办人等4个人签字后,他才签字报销,而且每一张发票,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都要审核,“通不过就打回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