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广东确立新发展模式重视区域协调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6:18 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广东正谋划着一场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广东正处于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它一直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1/9,其发展奇迹是构成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满足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不仅加快发展了具有巨大规模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还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有力地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广东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创新发展战略。在深化广东“十五”期间的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这些战略,实施经济国际化、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广东四大战略。

  看产值更看附加值,重引进更重掌握核心技术,正成为广东越来越多企业的价值观。广东工业正从以加工装配为主向以研发制造为主转变,并推动“广东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从参与初级分工转向参与中高级分工。

  两个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广东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2006年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打下良好基础,预计2006年GDP将增长12%左右。广东经济平稳增长的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构成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因素大于不利因素。

  广东提出的发展目标,既符合全国“一盘棋”的发展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广东的客观实际,需要着重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广东把增长目标定在9%以上,而不是10%以上,主要是考虑到广东的经济总量基数已经较大,而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等方面。

  二是关于“十一五”期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左右。近年来广东省

能源消费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能源制约仍将是一个突出问题,但节能降耗的潜力也很大。只要各方面切实重视,政策措施到位,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左右,即“十一五”期间的年均节能率达到2.8%,是可以实现的。

  结合国家面向未来确立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广东省在“十一五”时期相应地实现战略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资源环境压力沉重

  尽管广东经济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但经过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特别是在现阶段,广东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矛盾凸显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人均生产总值到2020年再翻两番,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工业化引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破坏的矛盾已给广东进一步发展敲响了警钟。

  一些重要的基础性资源长期依赖大量外调或进口。煤炭、木材约95%靠调入,钢材72%、原油62.5%靠外调和进口,铝、铜原料也主要靠外调和进口。在世界各国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量进口基础性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带来许多难以规避的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风险。

  不仅如此,在能源高消耗压力的同时,广东还面临着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高污染的另一重压力。广东万元GDP废水排放量高于江苏和浙江的水平,而且污染防治水平也较低。

  此外,广东省经济发展仍处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资源回收率比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却成了废弃物。

  实现“绿色广东”

  科学发展观让人们又一次解放了思想。建设“绿色广东”的近期目标被确定为: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核心,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削减,水和空气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安全得到保证,危险废物得到有效处置,循环经济框架初步形成。

  除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外,“绿色广东”还被赋予更为充实、丰富的内涵。首先是加强资源

节约型社会建设,即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约型社会建设机制。通过实施一批节能工程,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到2010年,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县、镇,创建一批资源节约型城市。

  其次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利用布局、保障饮用水安全,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布点建设排放污水项目。重点建设“四江”(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体系、红树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水源保护区、人工渔礁、生态农业系统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