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与农民共享资金品牌利润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 05:57 中华工商时报
——江苏民企参与新农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赵剑波 杜琳 江苏一批扎根于农村的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把带动家乡亲人致富,共同建设新农村作为重要的责任,创造了一个个新农村建设的“神话”。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江苏省工商联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通过与农民共享企业的资金、品牌和利润,致力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江苏部分农村已经走上了小康之路,农民也已步入先富的行列,一座座现代化的村落成为江苏建设新农村的先进典范村。 农民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晟泰村。2005年晟泰村集体资产达767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2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566元,比全镇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该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晟泰村的一切成绩和荣誉不是凭空得来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晟泰村前身沈湾村,是全镇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5个作坊式小企业,4个企业亏本。1986年,年仅35岁的供销员顾永元被推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挑起了该村的大梁,他上任后,大胆决策,关停4家亏损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晟泰集团公司的前身塑料厂,先后进行了两次技改,使村级企业出现了腾飞,到达1995年时,晟泰实业公司销售已经突破5000万元,利润500万元,使村里迅速甩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1997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正式定名为“江苏晟泰集团公司”。 1998年,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顾永元带领下的晟泰村党组织在征求全体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确定了集体控股、量化股权的改革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既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又使村民、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上的共同体。2005年,公司销售总额达22456万元,实现利润2049万元。企业发展了,村级经济逐步壮大了,村党组织坚持实施“以企带村、以村带户,推进村民共同富裕进程”的举措。 1998年,晟泰集团实行企业转制,村支部利用企业转制的机遇,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发动村民入股,以1:1.8的比例给予贴补,让村民、员工在分享创业成果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企业规模扩大后,农民进厂就业,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92.8%;每年投入20万元左右给全村老人发放生活费,2003年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村里实行分年龄段补助;给全村幼儿每人每年补贴1500元入园费用。 晟泰村在发展、繁荣、进步的基础上,引导村民走向文明。该村加快村级公共设施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小康进程中不懈努力。2001年以来,晟泰村在村两委的精心组织下,复耕土地238亩,投资80万元,完成了连接到户的道路硬化工程10400米。新建桥梁4座和防汛单闸排灌两用站一座,农业基础设施和路、桥建设改善了全村环境。晟泰集团还投资13万元,为全村452户村民安装了有线电视终端,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2005年又投入50多万元,建造了两座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老年活动室。全村文化活动场所达750平方米,户外健身场地350平方米,在管辖范围内的自然村,建立了“五位一体”综治办,强化了全村的治安防范,村民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 打造品牌反哺农业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的企业家。我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我的一切,全部奉献给我的家乡和人民。”全国劳动模范、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常熟市康博村党支部书记、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没有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而是刻在心中,并以实际行动实现着这一崇高的理想。在高德康的带领下,一个当年以8台家用缝纫机起家的村办缝纫组,成为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族自主品牌:“波司登”;一个当年苏南再普通不过的山泾小村,变成文明富裕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典范:“康博苑”。 靠着做贴牌生意起家的高德康,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1992年底他毅然注册“波司登”商标,迈出以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第一步。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一系列成功的企业改制、规模扩张、品牌策划、设计创新和品质提升,“波司登”迅速确立在羽绒工业的绝对优势地位,他满怀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立志要带领村里人强村富民、共同富裕。 高德康强调,“波司登”起源于农村,根基在农村,反哺“三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康博村大力推动以农用地流转为重点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照规划,四散居住的村民搬入“康博苑”后,旧住房将逐步拆除实行土地复耕,连片成为大规模的农田。村民原则上不再承包耕地(包括责任田、自留田、口粮田),口粮按户口在本村,每人按每亩并以当年的成本价结算。村里积极引导农户进行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全村2700亩耕地中一半以上实行规模经营,由25户种养大户承包。村民高林泉告诉记者:“我家里7口人,有9亩多的地,租出去就够买口粮了,自己光上班就可以了。” “康博苑”是康博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样板住宅区,也是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示范点。326幢宽敞漂亮的现代化庭院式别墅住宅建筑采用行列式排列,每幢别墅的居住面积约为260平方米,小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区内设有小学、医疗中心、物业管理中心、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农贸市场、茶亭、书报亭等服务设施,居民生活非常便利。 高德康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波司登”来说备感亲切,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波司登”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滚动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正确领导是“波司登”致富的根本,这个“源”波司登人永远铭记在心。 提供资金鼓励农民创业 飞达村坐落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之滨,是丹阳市境内的一个自然村,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3524人。这个村曾经是丹阳市“榜上有名”的穷村、落后村,而今天,早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村民们说,飞达村有今天,全靠我们的董事长。村民们嘴中的这位董事长,正是江苏飞达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高决策者、全国人大代表———朱国平。 穷苦出生的朱国平,在自己走上先富道路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百姓,1992年,朱国平拿出自己的积蓄,回家乡创办了飞达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飞达集团已经达到年产值十几个亿,每年外购配套产品需耗资两亿元左右。朱国平认为,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光喊在嘴上不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美化家园需要资金,完善村民的各种保障体系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为了能够让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朱国平把外边的业务都归拢起来,交给村民做。一般由村民组长领头创办工厂,飞达集团提供业务,并注入资金和技术,村民进厂务工,这个新的模式很快使方圆几公里成了一片沸腾的创业热土。 童永电锤工具厂和三星工具厂就是在朱国平的关心支持下诞生的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村办工厂。去年,两个工厂分别创销售8000万元和6500万元,共创利润1500万元,有了这些钱,村里为全体村民买了医疗保险,不仅村民的福利待遇有了提高,全村路网改造、电力设施建设、光电信息工程等基础建设也得到了有力推进。 今年,朱国平做出了一个更加振奋人心的决策,决定投入1500万元建一家镇江地区最好的村级医院,对所有村民和飞达员工免费检查身体,医药费用一半由保险公司承担,另一半由飞达集团支付。飞达集团最近破土动工的总投资1.5亿元的行政办公区,也把广大村民充分地考虑了进去,其中2000万元就是为广大村民建设一座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占地百亩的农民公园。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