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小非解禁高峰至 风险中藏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8:40 每日经济新闻

  熬过了一周五只新股发行后,本周,市场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整。但市场压力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新一轮“小非”解禁高峰已至。

  仅今日,G中信和G长电可上市交易的总股数就达16.98亿股,总市值达179亿元。统计显示,本月有总计34.65亿股、总市值约334.8亿的原非流通股将改换身份,这已然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心头大患。昨日,G中信报收于12.47元,跌2.43%,G长电报收于6.21元,跌3.12%。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小非”解禁高峰使市场面临的压力在所难免,但实际上市场对于“小非”解冻的心理压力大于实际压力。对个股而言,可谓机会与风险并存。

  “小非”解冻压力小于新股

  国信

证券认为,根据测算,下半年“小非”解冻规模在530~760亿元。而新老划断后新发行的10只新股累计融资额即为406亿元,预计全年A股首发、(定向)增发规模在1500~2000亿元,相形之下,“小非”解冻的最大规模并不算大,尤其考虑到其中只有部分将在下半年实际发生减持。

  个股:把握恐慌中的机会

  从近期“小非”解禁后的股价走势看,解禁前大幅下跌、解禁后强劲反弹的现象一再出现,例如G卧龙、G凯诺、G亨通等。有鉴于此,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需坚持以下投资策略:

  1、“小非”家数越多潜在冲击越大:是防范“小非”上市风险的首要目标,尤其对成长性差的公司更如此。以中信为例,今日解禁的“小非”股东数量达47家之多,难逃近期深度调整的走势。

  2、控股股东减持意愿最弱、减持概率最小,因此,对于一些下半年只有控股股东可减持的公司并无多少冲击,如G老窖、G森工等。

  3、股改承诺最低减持价格的公司:表明非流通股东的“底气”。

  4、非理性下跌带来的买入机会:对很多优质公司而言,即使“小非”家数众多,解冻数额巨大,在经历了恐慌性、非理性下跌之后,反而带来难得的“捡便宜货”机会。

  5、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价值重估机会:这部分公司作为典型的“资产重估”概念,有望刺激该部分题材股再度走强。

  于春敏 每日经济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