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国际收支平衡期待一揽子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13:02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钮键军

  下一步货币政策应围绕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展开;但实现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仅靠货币政策远远不够。最基础的办法,还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

  例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外界传达着这样一条信息:货币政策已经为动用价格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今年上半年,为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央行分别提高了贷款利率、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同时辅之以汇制改革的深化。

  如果将央行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视为是一个个的按钮,那么央行已经逐个按了一遍。

  何时?又会是什么?

  应该看到,央行的这些措施对于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实情况并不能让央行稍显松弛。

  这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

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以及潜在通胀压力上升,都是
中国经济
中存在的现实风险。搞不好,“偏快将会变成过热”。

  因此,央行将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措施,这恐怕势在必行,不是什么新闻。而问题的关键是,央行会在何时、采取何种措施?力度多大?

  在我们看来,央行将会采取的是一个一揽子政策:也就是本报多次表达的观点,在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下,同时推出汇率和利率政策。

  央行此前的一系列政策,已经为今后一段时期动用价格手段——利率和汇率,准备好了“利大于弊”的外部条件。比如,利率传导机制的进一步通畅,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等等。

  外汇市场积极反应

  过去几个月里,几乎每到周末,市场上都会充斥着央行会加息的传闻,但央行一直不为所动。

  取而代之的是,用直接减少货币量的手段,比如今年上半年,两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锁定银行3000亿元资金;通过大量发行央票和定向央票,直接回笼货币5748亿元。两项之和,共计冻结金融机构流动性近9000亿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央行认为,在货币流动性过高的时候,用“量”的手段回收货币,无论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发行央票都不属于“猛药”。但它对于中国现实状况而言,作用却是明显的,比加息来得更有效率。

  从总体看,更有效的政策还应当是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步升值,毕竟目前的货币流动性过大,其源头来自外商投资和高速增长的外贸顺差。

  6 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94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22亿美元。而回收这1222亿美元的外汇,需要近1万亿元人民币。

  难怪,央行在此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中,着力强调了如何解决“双顺差”的问题;也难怪,中国外汇市场对货币政策报告给予了积极的反应,在报告发布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猛跌87个基点,历史上第二度突破7.97元关口。

  围绕国际收支平衡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围绕着国际收支平衡展开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加息也是当然的手段之一。因为,根据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加息尽管会增大人民币现实的压力,但同时可以减弱市场对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的预期。

  不过,最该值得关注的是,实现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仅仅依靠货币政策的力量远远不够。解决国际收支顺差较大问题最基础的办法,还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商品,并增加进口需求。

  降低储蓄率的关键是推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制度改革,降低居民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稳定支出预期;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分配关系,增强消费能力,重点发展服务业和启动农村消费。

  央行特别指出,引导、鼓励企业适当降低积累比例,增加利润分红水平。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突出优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加大对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不仅如此,其实财政方向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加快实施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掉部分低质量外商投资,有利于转变经济结构;进一步减少

出口退税,并对出口退税进行结构性调整,不仅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